亚博足彩app,大发体育

图片

六盘水市大力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 2021-12-17 10:18 字体:[]

为贯彻落实《中共六盘水市委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旅游业态升级,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积极适应游客体验需求变化趋势,大力实施旅游+”“+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完善全域全季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扩大旅游消费、提升旅游效益。2021年,新评定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以上,申报创建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新增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0个以上、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以上,推出融合业态8个以上。到2025年,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8家以上,力争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力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突破50家,推出融合业态30个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1推进重点景区转型升级

1)工作目标。2021年,启动10家高质量旅游精品景区提升打造(六枝特区2家、盘州5家、水城2家、钟山1家),各市(特区、区)分别开展4家景区扩容提质。到2025年,全面完成10家高质量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提升,16家景区提质扩容。

2)工作措施。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围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景区综合消费附加值等,巩固提升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业态和功能,引领推进妥乐古银杏、梅花山、乌蒙大草原、牂牁江等重点景区提质改造。(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2加快乡村旅游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全市申报创建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0个以上;各市(特区、区)新增标准级以上村寨、民宿、客栈、农家乐20家以上,积极申报贵州特色民宿长征路上好民宿。到2025年,全市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突破50家,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农家乐达500家以上,其中:各市(特区、区)新增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以上,标准级以上村寨、民宿、客栈、农家乐80家以上。

2)工作措施。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依托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持续开展乡村旅游标准化评定工作。支持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的村镇进一步完善旅游业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申报创建省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乡村旅游研学基地。严格落实《贵州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贵州民宿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城区周边、旅游景区、农业园区、小康菜园示范点、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等已有一定基础的重点区域,在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城镇、村庄,对特色村寨、客栈、农家乐提升改造,打造培育一批乡村旅游标准化经营单位。(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3推动观光休闲旅游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盘州市和六枝特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盘州胜境温泉景区和六枝瀑布源龙井布依风情景区);各市(特区、区)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以上。到2025年,全市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以上,各市(特区、区)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以上,其中:妥乐古银杏乌蒙大草原景区要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工作措施。充分挖掘工业、农业、体育、交通等领域业态、资源,对标国家A旅游景区创建标准,围绕管理体制、业态产品、文化内涵、公共设施、智慧管理、景观环境、品牌宣传、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共建共享等十个方面重点,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有序培育打造一批A旅游景区(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二)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业

1着力发展康养避暑旅游

1)工作目标。2021年,盘州市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盘州屯龙水寨度假区)。到2025年,全市创建以避暑度假为主的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以上,其中:梅花山旅游度假区力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工作措施。以避暑度假、康体养生为核心资源,融合气候、乡村等资源,着力培育一批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康养避暑旅游产品。(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2全面提升温泉度假产品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建设、提升温泉康养项目1个。到2025年,全市培育省级以上温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以上;各市(特区、区)全面完成现有温泉康养项目提升改造,建成运营温泉康养项目2个。

2)工作措施。严格执行《贵州省温泉度假地登记划分与评定标准》,充分利用我市地热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建设温泉度假产品;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康养保健、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温泉产品。(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3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

????1)工作目标。2021年,以冰雪产品为主导,串联温泉、美食、康养等业态,进一步丰富冰雪+”业态,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到2025年,水城、盘州、钟山各打造1六盘水冰雪之旅黄金体育旅游线路。

2)工作措施。以3大滑雪场为引擎,带动高山滑雪、雪地越野摩托、登山、徒步、露营等特色产品建设,进一步丰富游客易接受、易感受的系列冰雪+”体验活动。(牵头单位:水城区人民政府、盘州市人民政府、钟山区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

(三)加快旅游+”“+旅游深度融合

1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积极申报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提升红色文化等标志性项目1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打造省级红色旅游经典线路1条以上,将盘县红二·红六军团会址建成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家以上,力争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2)工作措施。用好三线文化、三变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提升一批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做强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彝族火把节、布依六月六、苗族跳花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培育打造以盘县红二·红六军团会址、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红色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提升一批红色标志性项目;健全完善文博场馆配套设施服务功能,建设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传习所或馆(所)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变,加快盘州671三线文化主题园、六枝记忆·三线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旅景区(点)提质改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2深化农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完成贵州三线博物馆和野玉海景区贵州绿茶进景区试点工作;到2022年,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推进其余4A级景区贵州绿茶进景区工作。到2025年,全市打造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以上,开发休闲农游精品路线1条以上。

2)工作措施。围绕农业现代化,依托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带、观光休闲乡村旅游点等平台,开发完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健康养老、农业科普等多种功能,提升打造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或乡村旅游综合体,培育打造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动哒啦仙谷、古驿胜境、娘娘山、米箩等农旅景区升级改造,大力开发农业旅游商品;大力推进茶旅融合,积极发展“住茶园、品茶饮、购茶产、赏茶景、体验茶俗”等茶旅一体化发展业态,将茶园培育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将茶民俗、茶文化打造成特色旅游产品,提升茶旅融合景区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3深化林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提升建设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基地1个以上;到2025年,各市(特区、区)建成森林康养试点基地2家。

2)工作措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度假旅游,推动森林健康管理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场、森林健康步道等康养度假旅游产品及水、电、气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创建避暑休闲国际森林康养示范区。(牵头单位: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4深化体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加快推进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小镇1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建成城镇、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各3个以上,体育特色小镇1个以上。

2)工作措施。依托户外运动资源,大力开展户外运动和体育娱乐,努力开发多样体育产品业态,进一步做强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牂牁江国际滑翔伞邀请赛等一县一特,四季四品精品体育赛事。大力开发高桥极限、滑翔伞、山地自行车、水上运动、攀岩等业态,加快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林业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5深化工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引进、培育旅游装备制造企业1家以上,启动培育1个工业旅游点。到2025年,全市建成旅游装备制造集聚区1个,各市(特区、区)建成工业旅游点1个以上。

2)工作措施。围绕新型工业化,以六盘水高新区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为核心,培育发展房车、索道、体育运动装备、户外旅游运动与野营设备、旅游保健防护用品、宾馆饭店用品、旅游工艺品等旅游装备生产企业,提高旅游装备制造水平。依托三线建设遗址,对废弃矿山和厂区等工矿业遗产进行旅游功能改造,开发研学旅游、观光旅游、特种旅游等旅游项目,建设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体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投资促进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六盘水高新区管委会)

6深化城(镇)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推动提升特色旅游小城镇1个以上。到2025年,各市(特区、区)全面完成提升特色旅游小城镇1个以上。

2)工作措施。围绕新型城镇化,加快市中心城区(钟山、水城双水)、盘州城区、六枝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服务功能配套,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精品城市。依托重点旅游景区,积极推进六枝岩脚古镇、盘州双凤古镇、钟山水城古镇、水城百车河小镇等特色小城镇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利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景观村寨等特色村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镇。(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7深化教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全市建设提升研学旅游基地1个,推出精品研学旅行线路1条以上;到2025年,各市(特区、区)建成研学旅游基地1个以上、推出精品研学旅行线路1条以上。

2)工作措施。积极开展研学游,充分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和喀斯特地形地貌等,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游产品,指导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提升建设和管理,提升研学水平。(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自然资源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8深化交旅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加快推进北盘江大桥观景平台和旅游专线建设。2025年,全市打造旅游公路、桥梁旅游新项目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提升项目3个以上。

2)工作措施。加快旅游公路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普通公路改造为观光旅游公路,推动旅游景点互联互通;加快以北盘江第一高桥为代表的桥梁观光旅游产品建设,支持在有需求和有条件的景区建设索道。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化建设,打造标志性交旅融合示范点。(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体育局、市林业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9深化智慧旅游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申报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项目1个以上;各市(特区、区)启动5G覆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到2025年,全市建成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项目10个以上;各市(特区、区)全面完成5G网络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深度覆盖、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核心区覆盖工作。

2)工作措施。推进旅游业与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做实做深“互联网+旅游”,大力培育云旅游、云直播,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促进旅游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鼓励景区景点、文化场馆等开展数字化产品建设和服务,完善旅游景区(点)通信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区覆盖、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所实现信号覆盖,大力推进文旅企业发展5G应用场景,重点扶持一批旅游景区开展智慧旅游景区试点。支持重点文旅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鼓励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旅游企业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10深化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培育旅游+”融合项目2个以上,积极申报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提升改造水利景区2个以上,申报创建省级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以上;各市(特区、区)培育旅游+”融合项目8个以上;盘州市依托岩博酒业品牌影响力,将其建成提升为省级酒旅融合项目。

2)工作措施。推动旅游与酒业、中医药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贯彻落实《贵州水利+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提升一批水利旅游景区;积极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培育打造省级经典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一批养老旅游项目。(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四)促进旅游消费业态升级

1着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培育规上(限上)旅游商品企业1家以上,积极申报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购物示范街区。到2025年,全市培育提升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购物示范街区10家以上,新增规上(限上)旅游商品企业5家以上。

2)工作措施。大力推进人民小酒”“凉都三宝等农特产品,以及水城农民画、剪纸、蜡染等民族工艺品、文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大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示范企业,支持水城夜郎风(农民画)生产加工基地、岩博酒业等打造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凉都记忆·三线文化创意小镇等建设文化旅游商品购物示范街区推动旅游商品进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集散地、景区、酒店、乡村旅游重点村及线上平台销售。(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统计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2大力培育生态黔菜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打造“生态黔菜”餐饮名店1家以上,培育提升“生态黔菜”体验店1家以上;到2025年,全市打造生态黔菜餐饮名店10以上,推出“生态黔菜”菜品标准30个以上。

2)工作措施。按照黔菜标准体系、旅游餐饮标准和服务规范,挖掘、整合、改良、包装六盘水特色小吃、名菜名宴等,培育六盘水地方特色餐饮品牌,持续办好生态美食汇暨消夏嗨购周,提高本土美食影响力。建立旅游特色餐饮研发推广机制,成立餐饮行业协会,引导创新研发六盘水特色食材、主题创意菜。支持水城大发体育、水城烙锅等品牌连锁经营,形成生态黔菜名店和菜品体系。(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3提升住宿品质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积极推荐申报四星级、五星级饭店,新增星级饭店1家以上;全市新增6500张旅游住宿床位数。其中,六枝特区1250张,盘州市2000张,水城区1250张、钟山区2000张。2025年,全市达到五星级标准饭店2家以上。

2)工作措施。以标准引导住宿业规范发展品质提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和专业管理团队落户六盘水市,提升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优化住宿接待设施类型与等级结构,推动高端酒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民宿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重点支持创建四星、五星级酒店,扶持民宿、客栈等业态发展,增强住宿接待服务能力,经营性住宿单位床位数年均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4着力发展夜经济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积极申报省级流光溢彩夜贵州项目、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1个以上。到2025年,全市培育打造1个以上省级、3个以上市级流光溢彩夜贵州示范项目,省级及以上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家以上。

2)工作措施。大力发展全天候旅游,围绕夜景、夜秀、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宿等,指导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主客共享的沉浸式夜间文化旅游娱乐和消费产品丰富中心区块夜间游览游玩项目,策划推出系列夜间精品文旅产品,实现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式可持续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夜间消费需求。按照省级创建标准,积极培育“流光溢彩夜贵州”示范项目、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提升文旅消费水平和质量。(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5加快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1)工作目标。2021年,市中心城区(钟山、水城)、盘州、六枝按照省级标准开展旅游目的地城市创建。到2025年,以市、区为单位,力争创建旅游目的地城市1家以上。

2)工作措施。围绕一流避暑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健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中心城区休闲游憩功能和旅游集散功能,引导各市(特区、区)围绕各自品牌形象和功能定位,错位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六盘水月照机场公司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五)推动旅游组织和经营业态升级

1推动旅游组织业态升级

1)工作目标。到2025年,各市(特区、区)推动1个以上典型旅游组织业态优化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2)工作措施。通过改革创新,大力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发展环境,支持创新旅游组织业态,提升组织运营管理效能。鼓励业务融合型组织形态创新发展,引导互联网与旅游融合形成新组织形态。支持新需求下快速推动高端民宿、主题餐厅、网红打卡地、文旅创客基地等特色组织形态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升级特色文旅小镇、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特色村寨等旅游联合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产业园、旅游产业集群等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2推动旅游经营形态创新发展

1)工作目标。2021年,各市(特区、区)启动培育大型涉旅集团1家。2025年,力争全市成功培育年产值超10亿的大型涉旅集团1家以上。

2)工作措施。鼓励多类型企业形成的联合经营形态,实现融合发展。通过促进旅游集散地功能和服务升级,发放旅游消费券刺激消费等多种形式引导营销途径和方式创新。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培育特色旅游创客空间、旅游创客基地,鼓励企业利用品牌优势,创办特色旅游创客空间鼓励景区利用资源优势,申报创客示范基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放宽市场准入,打破地区、行业壁垒,组建旅游集团、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管理公司等综合性旅游市场主体,加快旅游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本土旅游企业做大做强,优先支持旅游规划设计、旅游创意、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品加工、旅游电商、旅行代理商等本土文旅企业发展壮大(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市〔特区、区〕人民政府)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统筹协调。市旅游产业化专班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旅游业态升级的要素保障、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发展交流、科技创新等工作,推动有关政策措施和具体任务落实。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依据工作职责,向上做好汇报对接,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向下做好对接督促,指导各市(特区、区)落实好旅游业态升级各项目标任务。

)强化政策支持。市级要整合统筹级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按照相关激励政策给予补助各市(特区、区)要在本级资金盘子中对旅游业态提升予以扶持,采取信贷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优化旅游项目资金的使用,发挥财政资金及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在旅游项目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权质押以及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贷款业务。推进“金融+旅游”,金融机构、政府基金和各类融资平台要加大对文旅项目建设支持力度,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积极参与文旅项目开发建设。税务、金融机构要落实优惠政策和调动普惠金融力量,利用“税信贷”等,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扶持旅游业态提升,为旅游市场主体提供包括融资和支付结算、保险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落实无还本续贷、尽职免责等监管政策,在风险总体可控前提下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微文旅企业续贷支持力度。

)强化督促调度。市旅游产业化专班要通过书面调研、实地走访等方式定期督促调度旅游业态升级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牵头单位需按照旅游产业化专班要求,结合工作职责,做好目标任务谋划并及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市旅游产业化专班将及时汇总上报市委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