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app,大发体育

图片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六盘水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10号提案的回复

  发布时间: 2019-08-28 17:41 字体:[]

学习文史和联谊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们及时安排部署,广泛征求市民宗委、六枝特区人民政府、盘州市人民政府、钟山区人民政府、水城县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意见,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向贵委介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六盘水市党委和政府一直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47项、市级108项、县级210项;同时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体系,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9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同时采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等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一、关于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方面一是在加大领导方面,市政府成立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由分管文化的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全力完善非遗机构建设,于2010年成立了六盘水市非遗保护中心,盘州市、水城县相继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其它六盘水市、钟山区非遗保护中心目前在筹建中;同时,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加入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先是于200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六盘水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委员会”,2006年六盘水市率先在全省第一家成立了地市级的民间保护组织——“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促进会”,同时全市各民族大都成立了自己的学会组织,如布依族学会、苗学会、彝学会、白族文化研究学会等,这些学会在一定程度推进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二是在加大经费投入方面。各级财政在近来均逐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传承人的传习活动、加大传习所的建设,对每个传习所建设提供1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年对市级非遗传承人提供5000元的补助经费。2016年至2018年,国家、省、市财政对非遗保护的投入了470万元,各县区财政也分别提高了非遗专项工作经费,极大推动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关于增强保护意识,强化政策引导方面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奠定坚实基础。2007年10月1日,公布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席会议制度》,2009年盘县出台了《盘县民族民间文化人才培养管理实施方案》,2014年六盘水市出台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实施方案》和《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所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出台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7年六盘水师院启动了民族民间人才培养工作,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的推动了我市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 通过2013年民族古籍普查,目前我市有10000余册、苗文古籍自源型文字164册、有布依古籍磨经5000余册、有仡佬族原生态古籍一件,先后出版了《六盘水市市志.民族志》、《贵州六盘水市彝族词典》、《六盘水民族风情》、《彝族山歌》(上下册),《布依盘歌》等书籍,进一步推动了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

三、关于加大培训力度,强化队伍建设方面一是每年都对文化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同时推荐他们到省内外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养;二是继续做好传承人群培训工作。自2016年9月起,市文化部门和六盘水师院合作,每年完成2-3期约100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并组织优秀的传承人参与培训工作,至2018年12月,已经完成近500人的培训任务。培训工作帮助传承人群拓宽视野、提升技艺并在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创新创意水平。三是推荐优秀传承人到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上海东华大学、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进行传统手工技艺培训,提高传承人技能水平。三是组织非遗工作者进校园,不定期到六盘水师专、市委党校等高校举办“六盘水地域风情文化介绍”、“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等讲座;四是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聘请民间艺人到各民族学校进行授课,传承民族文化。水城县青林乡海发村、陡箐乡坪箐村等少数民族乡镇的部分小学开设了双语教学班,并将芦笙歌舞引入课堂了。市民族中学开办了芦笙歌舞培训班、水城县文化局也在部份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开办农民画培训班、钟山区新华乡小学每周2课时的铃铛舞等。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70余所,省级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学校20余所,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

四、关于拓展宣传手段,营造全民保护氛围方面一是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更好的宣传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我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目前已经连续举办12届,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开展专题讲座7场;二是借助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展示平台,积极宣传我市非遗保护成果,彰显凉都品牌。自2017年以来,我市盘州市、水城县分别在多彩贵州城举办了专场展演,并在龙洞堡机场、贵州大学城等地进行宣传演出,宣传了我市的民族文化、也促进了我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打造;三是利用民族文化活动,如“水城南开三口塘苗族跳花节”,“水城玉舍海坪彝族火把节”,“水城陡箐端午节对歌会”,六枝落别、陇脚等乡镇的“六月六布依族歌舞节”,钟山区月照乡的“四月八跳花节”来宣传民族民间文化;四是通过演展展演活动作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窗口和载体。如:六枝特区梭戛苗族歌舞《果山果者》、盘县《彝族歌舞组合》获得多彩贵州比赛银瀑奖;水城县农民画近年来参加各类比赛中有20余幅作品获金奖;六枝特区布依族姊妹箫演奏、盘县唢呐演奏在2011全省器乐比赛中均获二等奖;在2011年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市组织了300余人的传承人(民间艺人或能工巧匠)及民族文艺团队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2017年盘州市以彝族山歌为背景打造的彝族歌剧《天穹的歌谣》在六盘水、贵阳等演出,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肯定。五是加强对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产品,将其产品推广到各景区销售,达到文化保护和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

五、关于强化四级联动,完善量化考核机制方面。2007年,我市于全省率先制定了《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和《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加强保护工作队伍建设工作;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加强对民间优秀民族文化的调查普查,对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保护利用和传承。强化业务指导,促进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能力提升。

再次感谢学习文史和联谊委员会对我市文化建设工作的关注与关心,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也敬请您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建议。

如对此回复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附注: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周友武:150864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