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app,大发体育

图片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六盘水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08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08-24 15:48 字体:[]

民进市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振兴全市乡村文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乡村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立工作落实专班,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分别就提案中提到的工作建议逐一抓好落实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抓乡村文化服务能力,丰富农村精神生活阵地出台《六盘水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整改文化场馆服务效能低下问题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市县两级87个乡镇1103个村居文化场馆进行逐一排查,新建营盘乡文化站和村居文化服务中心239个,腾退挤占挪用文化站23个。达到创建标准的乡镇文化站87覆盖率和达标率100%,均全部在百度地图标注上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的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50个,占比86.13%建设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文化中心标准化示范点,出台六盘水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3”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出台市县两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建立政府购买、文化扶贫、特殊群体服务和群众需求反馈等工作机制,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施戏曲进乡村、流动图书车舞台车惠民项目,每村年均观看戏曲和文艺演出分别超过12场和3场。

二、抓文化遗产传承,延续文化基因血脉出台《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4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机制。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步伐,省级以上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数字化采集工作整体推进,为下一阶段的数字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广泛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从娃娃抓起,让民族民间文化进入青少年的心中,实现后继有人。大力推进六枝特区箐苗服饰、布依族姊妹箫演奏、苗族三眼箫演奏与传承基本知识进校园;在钟山区青林乡海发村、水城区陡箐乡坪箐村等少数民族乡镇的部分小学开设了双语教学班,将芦笙歌舞引入课堂。钟山区将苗族芦笙舞作为德坞中心学校学习选修科目,并在学校设立民族文化办公室,传承苗族文化;盘州市将布依族盘歌、彝族搭体舞、彝族民歌、彝族海马舞、老厂造纸工艺、剪纸艺术等项目作为校园兴趣爱好班选修课程;市民族中学开办了芦笙歌舞培训班。把民族文化遗产生态园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载体空间,六枝陇脚布依族生态园、落别布依族文化园、盘县淤泥乡彝族文化园、水城县南开乡苗族文化园、玉舍海坪彝族文化园、钟山区月照马坝村苗族文化园等已成为当地乃至周边传承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空间。

三、抓特色文化保护,提升农村群众文化认同感近年来,我们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更加注重尊重当地文化历史基因和文化传统,整理出版了《撵虎夺亲》、《德芳少爷,何班小姐》(布依族叙事长诗)、《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与研究》《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盘县羊场布依族盘歌》《芦笙王张文友》等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整体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建成梭戛箐苗服饰、落别布依族文化、陇脚布依族文化、老厂造纸、羊场布依盘歌、淤泥乡彝族山歌、鸡场坪彝族文化、青林乡芦笙舞、海坪彝族文化、钟山区彝族铃铛舞、月照苗族蜡染刺绣等11个非遗传习所,为我市非遗公益宣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的南开乡小花苗芦笙表演队、青林乡海发村小花苗芦笙表演队、月照乡马坝村歌舞队、新华村锒铛舞表演队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化表演团队,已成为我市民间力量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20余个三变+”旅游景区、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5个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带动9.8万群众脱贫增收。野玉海景区海坪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20年),娘娘山模式在全国扶贫推进大会上作为典型推广。通过文创旅游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文化艺术潜力,开发农民画丝巾、农民画手包、农民画工艺品等系列文化旅游商品,少数民族服饰、刺绣、蜡染等民族民间旅游商品。依托全市44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建设了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等文化园,把农村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和旅游结合起来。海坪彝族火把节、米箩布依六月六、月亮河铜鼓舞、南开苗族三月三、陡箐苗族对歌节等活动吸引了广泛游客,活动通过歌舞的形式,同过群众大舞台将不同民族农事劳动、生活风俗等提炼成艺术展品,向游客展示民风民俗,实现从民间活动华丽转身为旅游产品。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珍贵革命文物与游客见面,许多红色景点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有些红色旅游目的地热度在不断攀升,比如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红二、红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每逢节假日,可以说是游客爆满,有的是一家几代人结伴而来。今年端午节,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达到了9.44万人次。

五、抓村规民约制定,提升乡村文明素质。各乡村文化文化工作者结合本村实际,引导各乡村制定《村规民约》,将孝老爱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和谐团结、爱护公物等基本条约写进《村规民约》,村文化管理人员适时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抓好《村规民约》的执行和落实。广泛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感恩中传承家风、家教、家训,在全村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教育部门组织各乡镇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传统文化进行校园活动,通过学生主题班会等形式,在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中宣传、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你委提出建议,继续抓好相关工作贯彻落实。一是继续做好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农耕文化和各类文化习俗。二是择机开展一次乡村文化建设调研摸底,针对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制定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三是加强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文化变成旅游资源,让文化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