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app,大发体育

图片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12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08-24 15:49 字体:[]

共青团青联界别: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提出《关于做好六盘水市地戏传承与保护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民族文化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是一个拥有浓郁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民族地区。从建置至今,一直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全市境内共有汉族、苗族、布依族、回族、仡佬族、彝族等44个民族,有着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民间文化。

二、加强对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普查

2009年以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六盘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挖掘。严格按法定程序认真组织专家,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评审筛选,并报市人民政府进行公布,截止目前,共公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批,共108项非遗项目。同时,认真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争取支持,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全市共有苗族服饰、布依族盘歌、苗族芦笙舞、彝族山歌、布依族服饰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折溪地戏、布依铜鼓乐、苗族迦尕41项省级非遗项目。其中,2016年印发了《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全市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的通知》(六盘水文体广新通〔201632号),对我市各县区的地方戏曲剧种进行了普查,如六枝特区花灯、六堡地戏、文琴戏、折溪地戏;水城县的花灯(猴场)、傩戏等。

三、以人为纲,扩大传承人队伍,促进传承人提升水平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传承人15人,市级传承人63人。同时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非遗中心开展各类培训,加强传承人管理和提升培训,促进我市各级传承人增强基础、拓宽眼界。选派我市各级传承人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到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上海市、苏州市等进行学习,增强传承人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的能力和水平。依托六盘水市师范学院及非遗传承基地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20年度,我市共开展非遗培训6场次,受益200余人,培育和壮大六盘水市民族和地域特色鲜明、素养较高,动手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传统手工艺人才队伍。

四、将地戏纳入公布名单,申报各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折溪地戏现今主要分布于六枝特区月亮河乡的折溪村及六堡村,每年农历逢三月初三、七月半等节日,邻近乡镇、村寨的人都会到这里来参加集会,折溪地戏是融祭祀、操练、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与当地民情、民俗结合。20145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六枝特区折溪乡地戏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公布;20196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折溪地戏、水城的傩戏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公布。

五、开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

配合主管单位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六盘水市鼓励扶持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六盘水文广旅通〔202010号),经过各县(市、特区、区)文旅行政部门推荐、市非遗中心现场查勘、专家评审组评议等程序,确定六盘水市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名单20家,目前已经完成工坊申报授牌工作。

六、争取资金支持,开展评估活动

2021年度,六盘水市共获得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130.5万元,其中国家级28万元,省级102.5万元。主要用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及传承人补助方面。此外,市级获得32.5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主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按照要求,在传承人补助方面,除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级、市级传承人均有每年5000元资金用于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每年需进行传承人“带新”2人以上,其中折溪地戏、水城的傩戏均有相关补助,可开展“带新”工作。

20215月、6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分别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使用方面的第三方评估工作,截止目前,未收到反馈的负面信息,由此可见,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稳步进行。

七、展览陈列,加大宣传力度

2020年度,位于凉都大剧院内的“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馆”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对我市地戏、傩戏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宣传;2021年,六盘水市规划馆致函到市文物局,对其展厅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项目及内容进行了更新,通过两个展览场地极大的宣传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各地分别建起了“乡愁馆”非遗工坊等,以及如今开展的如火如荼的非遗进校园工作,均大力宣传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建立健全大发体育,加强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一是结合六盘水实际,严格按照《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和六盘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系会议制度的通知》(市府办发〔2007〕90号)要求,加强保护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传承,使得各县区及各业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行。根据文化部及省文化厅的文件要求,积极指导各县区开展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各级传承人申报工作。三是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培训工作,同时加强对我市地方戏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