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app,大发体育

图片
我市实施三大工程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化脱贫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是实施文旅融合扶贫工程。挖掘、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传统文化,打造民族聚居安置点为民族风情园,开发民族特色文创产品。目前已建成“千户彝寨”“东关E寨”等民族风情园5个,将幸福里、东关E寨等安置点建设为文化助力脱贫示范基地,通过农民画创作、蜡染、刺绣等文创产品生产创收,带动近万名搬迁群众脱贫。拓展乡愁馆展示功能,除对农民经常使用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具如石磨、锄头、?刀等用品进行展示外,还特意收集了当地老百姓认可的农特产品进行展销,创出了集乡愁回味和经济创收的双重功效。

二是实施非遗传承富民工程。依托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培训、非遗传承人培训、锦绣计划培训、“三女”培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等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化培训。2019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35期(场),培训5100余人次。打造“凉都锦绣坊”“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等平台,推动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非遗产品“小型作坊”和“孵化器”。目前全市培育非遗扶贫就业工坊9个,如六枝特区落别易扶小区韦厚珍创办的合怡兴民族手工艺品坊带动当地农户46户168人就业。

三是实施节日经济脱贫工程。通过举办民族艺术节培育特色民族节日品牌,以节促旅加快民族特色安置点农旅、文旅、体旅一体化发展。借助旅游资源优势和民族地区的区位优势,将先发展地区的客旅吸引到贫困地区,带动贫困地区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民族节日经济。如南开苗族跳花节已发展成为黔西北最大的小花苗节日集会地、中外有名的民俗民风艺术博览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参加彝族火把节、回族开斋节、仡佬族吃新节等民族特色节日,带动民族服饰、商品的销售,开辟节日商品销售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