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足彩app,大发体育

图片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亚博足彩app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亚博足彩app
索 引 号: GZ0000003/2016-09630 是否有效: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名  称: 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4)
文  号: 500353
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4)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第一章   规划总论

第1条 规划意义

1、发展旅游业是改善区域环境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2、发展旅游业是完善城市功能和培育中心城市的重要载体

3、旅游业是六盘水市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纽带

4、发展旅游业是培育地域文化与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

5、发展旅游业是抓战略机遇和发挥六盘水优势的重要手段

6、发展旅游业是六盘水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推进器

第2条 规划性质

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部署;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专项规划;

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具有专业性、综合性、总体性和战略性。

第3条 规划范围

六盘水市域,辖六枝、盘县、水城和钟山四个县级行政区。

第4条 规划期限

2004-2020年,结合“十一五”规划,重点为2004-2010年。

第5条 规划依据

1、《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2年

2、《贵州省旅游总体规划》,2003年11月 

3、《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2005年

4、《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5、《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1-2003

6、《六盘水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05年

7、其他有关规划、文件、法律、技术规范

第6条 规划原则

1、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2、发展“大旅游”的原则(跳出旅游规划旅游);

3、发展区域旅游的原则(跳出六盘水规划六盘水);

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创新发展的原则;

6、与其他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第7条 规划成果

1、《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文本及图件)

2、《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说明书)

3、三个专题报告:

(1)《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2)《六盘水市市民休闲调查分析报告》

(3)《六盘水中国凉都论证报告》包括:《对凉都品牌的互联网监测报告》、《六盘水市中国凉都品牌报告》、《六盘水夜郎古地考证报告》、《贵州喀斯特洞穴文化旅游资源分析报告》、《世界(国家)地质公园专题报告》。

第二章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节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第8条 凉爽的气候旅游资源

六盘水市气候凉爽,春秋相连,常年无夏,优势明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避暑气候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区位、交通、城市、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六盘水市可以充分发挥气候凉爽的优势,打造“中国凉都”品牌,发展气候旅游。起步时期主要打造避暑气候,逐步深化和延展,打造运动气候等特色。

第9条 一流的地质旅游资源

六盘水地形复杂,地貌丰富,有非常丰富和高品位的地质景观资源。在地质地貌方面,要充分做好两篇文章:一是以北盘江和乌蒙山的一系列地质景观为重点,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二是做好韭菜坪开发,打造“贵州之颠”旅游品牌。

第10条 特色的城市景观及基础设施

六盘水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新景观。要充分利用城市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打造山地运动城市。要将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等作为新的旅游资源和场地加以盘活;利用六盘水独特的城市地貌景观(峰丛),发展城市空间观景旅游,如热气球等。引进新的城市旅游概念,打造城市景观体育新产品。

第11条 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夜郎文化旅游资源,这是一块沉睡的旅游资源宝库,也是六盘水市一个重要的旅游品牌;二是少数民族文化,有丰富的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村寨和风情,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三是有特点的现代城市文化;四是古人类和历史文化,以盘县大洞为代表;五是三线建设文化;六是新兴的红色旅游资源,以盘县会议为代表。

第12条 潜在的产业旅游资源

六盘水产业基础深厚,可以挖掘煤炭、钢铁等工业旅游资源,农业旅游资源,商业旅游资源,交通旅游资源等产业旅游资源。

第13条 丰富的区域旅游资源

发挥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威宁、纳雍、赫章的旅游资源,以提供中心城市的方式加以利用;二是毕节地区、黔西南州、贵阳市、安顺市、黄果树,云南、广西、四川等的旅游资源,联合打造,共同促销,以联合的方式推动。

第二节  旅游资源类型及分布

第14条 名山    

主要有盘县丹霞山、钟山大湾韭菜坪、盘县八大山和水城老王山等。

第15条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

主要有水城峰林溶盆地貌景观、水城花戛溶斗、水城金盆干河天生桥、盘县白雨洞、盘县碧云洞洞穴系统、盘县沙河龙潭口溶洞、六枝新场洞穴系统、盘县响水上汤章洞穴与峡谷、钟山老鹰山镇神洞迷宫、盘县马场乡述拉洞、水城溶洞群和六枝新场溶洞群等

第16条 风景与漂流峡谷河段

主要有北盘江、茅口峡谷河段、六枝岩脚二道水、三叉河段和可渡河峡谷等。

第17条 温泉

主要有六枝岩脚木贡温泉群、水城阿戛黑洞温泉、水城野钟红岩脚温泉、盘县乐民温泉和盘县新民楼下河温泉等。

第18条 水库

主要有六枝特区荷花池水库、岩脚水库、中坝水库、瓦窖水库、瓦纳骂水库、东风水库、老坡底水库;钟山区德坞水库、石河水库、窑上水库、松官水库;盘县白河沟水库;水城县明洞水库、玉舍水库、清底河水库、木龙水库、打铁寨水库、罗丫冲水库、羊毛冲水库和直溜水库等。

第19条 林木

主要有盘县老厂竹海、盘县妥乐银杏村、盘县火铺杜鹃花林、水城杨梅林场与茶园、水城玉舍森林和六枝花德河林场等。

第20条 草场

主要有盘县坡上高原草场和野鸡坪草场等。

第21条 野生动物栖息地

水城野钟黑叶猴栖息地:位于水城野钟、顺场及花戛境内北盘江两岸,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22条 人类文化及古物遗址

主要有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县新民乡鱼龙化石群遗址、大猴洞铅锌矿遗址和阿勒河大硝洞等。

第23条 古城及建筑、关隘

主要有盘县古城及建筑、位于贵州盘县与云南富源交界处的胜境关关隘(包括滇南胜境坊、关隘城楼及古驿道)、六枝郎岱古镇和六枝岩脚古镇及建筑等。

第24条 典型矿床及采矿遗迹景观

主要有六枝特区雄黄矿山、水钢(集团)公司的重要原料基地观音山铁矿、水城盐井乡盐矿、盘县矿开采遗迹景观和锌矿开采冶炼遗迹景观等。

第25条 村落与园林  

较集中分布于六枝境内,统称为牂牁江风景名胜区,已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六枝坝湾布依族田园风光、六枝梭戛苗族民俗风情、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等。

第26条 厂矿

主要有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水城水泥公司、盘县发电厂和水城发电厂等。

第27条 节庆活动

主要有水城南开苗族分支小花苗跳花节及赶花场、彝族火把节、水城青林苗族民俗风情、六枝布依族六月初六铜鼓舞及七月中的祭祖和白族三月三街及火把节等。

第28条 度假地

主要有水城县罗咪期生态旅游度假区、钟山区石河生态旅游区、钟山区白鹤旅游度假区、双水明洞旅游区、水城县黑石头旅游度假村、钟山区双坝农业观光园和水城县天湖仙园等。

第29条 独特的气候

六盘水市属温暖多雨冬干气候型,是中亚热带气候区内呈岛状分布的具有温带气候特征的气候区域,且因复杂地形控制而气候垂直分带性显著。六枝、盘县最暖月平均气候≥22 OC,恰居热夏临界范围,水城为暖夏,与春城昆明气候相似,具有优良的开展消夏避暑休闲旅游的气候条件。

第30条 红色旅游资源

红军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三、九军团,红二、六军团在六盘水境内进行了大量革命活动,沿途留下了不少遗迹、遗址和传奇故事。因此六盘水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

第31条 六盘水市主要历史文物

共有文物183处,其中旧石器遗址无论在数量上(7处)和考古学价值上都居全省首位,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被国务院和省、市、县政府公布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8处,拟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处,拟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7处。

第三节  旅游资源等级评价

第32条 等级评价

六盘水市所属部分县(区)曾于不同时期作了旅游资源调查,并以不同方法对其吸引力程度作过评价,盘县旅游资源曾用上述二种方法作过评价,其结果一致。根据评价结果,在调查的30处旅游资源中,共计有国际级2处,国内级4处,区域级14处,地方级9处,旅游资源以区域级和地方级为主体。

第33条 气候资源评价

六盘水市的气候特点是春季温度回升快,夏季升温不烈,秋天降温迅速,冬天降温不猛。春季干旱,多晴天,夏秋季雨水偏多,2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多雷阵雨和冰雹。总的来说,气候温和、凉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很适合人类生活,对于开展旅游活动十分有利,特别是山水风光游和避暑度假游适合时间比较长。

第四节  旅游环境及环境容量评价

第34条 自然环境

六盘水市生态环境恶化,诸如水土流失,水资源污染与枯竭,致使产生喀斯特洼地与盆地的旱涝灾害、地表塌陷等均较严重。市域范围内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2914km2,占全市面积约50%。森林覆盖率约为20%,生态环境脆弱。三岔河上游大河及北盘江成为环绕并横贯六盘水境域的污染河水带,严重地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甚至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第35条 中心城市旅游环境

大气环境质量:根据监测结果,中心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是固态污染物的飘尘和悬浮微粒(TSP),气态污染物的二氧化硫(S02)、氮氧化物(NOx)等,属典型的“煤烟型”污染。

水环境质量:响水河是流经中心城市唯一的地表水系,上游窑上水库水质尚未遭受污染,菁口以下受到啤酒厂、酿造厂、冷冻厂及城市生活污水影响,有不同程度污染。

声环境质量:中心城市区域噪声昼间等效声级为58dB,超标面积2.1km2,占测量总面积的29%,道路交通噪声的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为72.7dB,超达标率2.7dB,噪声超标干线长度为17km。

工业固体废弃物与城市垃圾:1996年中心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86万吨,综合利用的冶炼废渣每年为43万吨,其余为处置量,清运生活垃圾1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0万吨。

第36条 旅游环境容量

市域内仅对盘县的岩石、土壤、植被、水体、建筑物、燃料及宇宙射线作过幅射测量,邻近的安顺地区亦曾进行类似测量,均属于射线低值区,符合防护标准,对旅游活动的开展没有影响;水环境容量只要严格控制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经过一段时间治理,现有污染状况将会改善,况且大部分风景点属于水系补给区域,水体还未受到污染;大气环境质量除中心城市及市域城镇受到“煤烟型”污染外,其他受到炼焦及有色金属冶炼污染大气的地区已得到根本改善。

第三章   旅游业发展基础与条件分析

第一节  奠定六个发展基础

第37条 申报形成了一批国家和省级旅游区

通过近几年对资源的考察论证、申报,评定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评定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规划旅游度假区6个;开辟了包括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在内的14个苗、彝、布依民族风情点,同时还对重要少数民族节庆活动进行了挖掘。

第38条 初步建成一批可供游览的旅游景区

六盘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进入起步阶段,实施开发的景区景点有:六枝回龙溪景区、郎岱古镇夜郎文化旅游区、桃花公园和梭戛生态博物馆;盘县城关景区(碧云洞、九间楼)、丹霞山、火铺杜鹃森林公园、盘县大洞;水城阿勒河景区、双水明硐水库公园、青林苗寨、玉舍森林公园、啰咪期生态旅游度假区;钟山区白鹤旅游区、石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双坝农业经济观光园;市中心区麒麟洞公园、荷城水上公园、清碧公园,水钢笔架山公园和水钢龙凤地宫。建立10个少数民族风情参观考察点及梭戛和青林二个苗族民族风情旅游接待站。全市旅游资源利用率约为30.08%。

第39条 在凉都文化节等推动下旅游实现快速起步

据市旅游局近期发布的2004年“十一”黄金周假日旅游统计数据表明:截止10月7日,全市共接待游客人数为33432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人,旅游收入53.063万元。总接待游客人数当中旅游景区(点)接待人数为3.06万人次,宾馆饭店接待人数为0.28万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十一”黄金周,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953.063万元,比2004年同期的170万元增长460.59%。

第40条 依托商务发展基本具备旅游住宿接待能力

宾馆主要有:钟山宾馆、新华大酒店、雨田宾馆、全兴宾馆、风凰宾馆、兴龙大酒店、金三角大酒店、六枝迎宾馆、盘江宾馆、红果大酒店、金龙大酒店等,同时正在兴建一批星级宾馆和商务酒店。

第41条 通过节庆拉动初步启动市外旅游市场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旅游人数从1992年的1.2万人,上升到2002年77.16万人次;海外旅游者人数从1992年的221人,上升到2002年1164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1992年的185万元,上升到2002年的10110万元;外汇收入从1992年的2.9万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46.97万美元。近两年,在节庆活动等的拉动下,市外游客增加比较明显。

第42条 依托中心城市本地休闲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加大城市及郊区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力度,市内的周末休闲旅游增长比较明显,特别是城郊农家乐等升温。

第二节  发挥六个主要优势

第43条 气候独特,避暑特色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北纬25°-30°之间,平均海拔1750m,最高海拔2900.6m,最低海拔586m。是气象学上著名的“昆明静止锋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19.8摄氏度,全年凉爽舒适级和舒适级以上的时间为223天以上。3月16日前后入春,11月5日结束,春秋相连,没有天气气候学中的“夏天”。是少有的凉爽舒适型城市,从日平均、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和日降水4项指标来看,六盘水的凉爽舒适度最适宜避暑旅游。

第44条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境内有贵昆铁路、南昆铁路威红段和两条铁路支线(水城—大湾、柏果一沾益),境内铁路全长404.71 km。公路主要有320国道(上海至瑞丽)、102省道(大哨山至烟堆山)、213省道(水城至毕节)、216省道(水城至赫章)、217省道(水城至盘县)、218省道(刘官至坪东),1995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665 km。水柏铁路、内昆铁路、株六复线将在六盘水市交汇。在建的六盘水铁路枢纽站将成为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第45条 主题鲜明,文化厚重

六盘水在展示高原新城新貌的同时,也显现出它古老神奇的山川秀水。从北向南,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30多个民族灿烂的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乌蒙大地。加之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气候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展现六盘水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天时、地利。 

第46条 城市发育,设施完善

六盘水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市电力装机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原煤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多万吨左右,焦炭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左右。在城市建设方面,长20 km的钟山大道,标志了六盘水速度和魄力,可以说是贵州第一路、未来之路。

第47条 政府重视,人文开放

六盘水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在《六盘水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中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思路,提出“特别要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进行培育”。以举办凉都文化节为抓手,以通往景区的专线公路、景区游步道、厕所、停车场、通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同时,作为一个移民特征明显的新兴工业城市,六盘水市人文环境比较开放,也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第48条 实力较强,产业支撑

六盘水继“三线”大规模建设之后,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360万千瓦的盘南电厂、240万千瓦的发耳电厂等大型火电项目,以超常规的速度在乌蒙山崛起,成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全市电力装机容量争取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与几大电厂配套的响水、发耳特大型煤矿和玉舍等10余个百万吨级煤矿,使六盘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吨左右。

第三节  面临六大发展机遇

第49条 全国旅游业发展态势有利于六盘水发挥自身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标志有:结构升级成为趋势,创新之风盛行;资源整合增强,区域联动成为趋势;功能不断扩展,社会高度关注;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形成了新的旅游产业内涵;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旅游方式不断创新,自驾车旅游等日益风行等。面对一个全面增长、创新活跃、文化性、体验性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新时代,六盘水市可以在新的平台上发挥避暑气候、山地运动、文化体验等优势。

第50条 西部大开发为六盘水市发展旅游业优化了环境

西部大开发将以干线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重点,已建成的株洲——六盘水铁路复线、水城——白果铁路、内江——昆明铁路和镇宁——水城高等级公路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将形成云南、四川各地进入六盘水市旅游的便捷通道;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央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西部旅游业实行重点投入,给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建设带来很好的机会;随着一系列扶持西部产业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也将会对六盘水市在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51条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态势为六盘水市提供需求平台

贵州省旅游业正在发生的四个显著变化,对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贵州省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邀请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编制规划基础上,由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加大贵州省旅游业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贵州省旅游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兴义等支线机场通航,水黄公路等高速公路开通;(3)贵州省旅游形象逐步明晰,“文化千岛、生态贵州”的旅游形象,终于走出了云南旅游的阴影;(4)贵州省的避暑气候、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逐步升温,而且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

第52条 区域合作及周边地区旅游发展态势提供了动力

建设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六盘水市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借助这些地区的客源和资源优势。

黄果树为代表的贵州西线旅游的快速发展,为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可以借助黄果树、草海等品牌,加快建设贵州西部旅游服务中心。

第53条 六盘水城市化加快为发展旅游业创造基础条件

六盘水市全力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以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电信、园林绿化和环境卫生为主的基础设施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以文化娱乐、住宅、科技、教育为主的生活性基础设施为城市的精神文明提供了健康向上的活动空间,推进了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为发展旅游创造了条件。

第54条 夜郎之争营造的氛围有利于打造旅游形象

近年来夜郎文化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湖南新晃提出申请更名为夜郎县(实际并没有真正申报),引起了一场关于谁是夜郎都邑的争夺,这客观上使得夜郎文化升温。六盘水处于贵州夜郎文化的中心腹地,包括赫章、普安等构成了夜郎文化的强势区域,为六盘水市借助夜郎文化品牌,尽快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第四节  解决六大瓶颈制约

第55条 传统煤炭工矿城市,旅游形象不鲜明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六盘水市是煤矿城市,是一个弱势区域,目前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旅游区加以考虑,更不是重点建设的区域。如何从煤都的传统形象中走出来,尽快树立旅游形象,是六盘水市发展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56条 旅游业起步较晚,行业管理工作滞后

旅游事业局成立较晚,各项工作才刚刚起步,行业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众多的基础性工作还需起步,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规划滞后,原来编制的规划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景点都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没有系统规划和开发;二是资源普查和申报滞后,景点知名度低,被列入国家级的资源少;三是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旅游统计手段,不能及时有效地对旅游业的现状进行监测;四是质量检查等刚刚起步,行业管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和措施也需要推进;五是旅游宣传营销、相关研究等还刚刚起步。 

第57条 区域比较地位和产业比较地位低

在贵州省,六盘水的旅游业地位相对比较低,被列为与威宁草海一起的特色旅游区,不属于优先发展区域;在市内,六盘水市是煤炭城市,以工业为主体的格局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明显的显现,在全市的发展战略摆位中往往处于弱势。这两种比较地位低,从客观上不利于争取资源投向旅游业,需要将旅游业与强势区域和产业进行整合。

第58条 基础设施条件差,旅游服务质量低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通往景区的道路交通滞后,可进入性差。各景区间没有形成固定的交通旅游车线路,市民前往景区景点旅游就较为困难;大多数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设施简陋,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旅游景点宾馆饭店接待条件较差,数量又少,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入住要求;市内所有的旅行社(门市部)规模太小、接待能力有限,数量少,导游人员缺乏等。

第59条 生态质量较差,环境破坏比较严重

六盘水处于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生态绿化相对比较差,影响了景区的质量。其次,煤炭等传统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第60条 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

六盘水旅游起步较晚,无论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还是一般的旅游服务人员都显得十分匮乏。特别是发展新型旅游项目,人才缺乏更显得突出。

第四章   旅游市场定位与产品建设

第一节  夏季避暑旅游:未来的主导市场

第61条 理论需求

依托特殊的气候优势,以避暑为主攻市场,启动远距离的休闲、度假和会议等市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避暑市场迅速增长,而且与黄金周时间契合。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传统的避暑胜地逐步不再清凉,人们在寻找新的避暑胜地,六盘水可以乘势而上。从近年的统计来看,贵州的山地避暑旅游迅速升温,可以整合周边地区共推避暑胜地。

第62条 现实需求与市场细分

从外部条件来看,六盘水市发展避暑旅游的条件逐步成熟,贵黄公路的开通、城市建设提速等,为发展避暑旅游创造了条件。避暑市场开发细分为:

一级市场: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长沙、武汉等华中地区、贵阳市。这些地区夏季气候炎热,有几个是著名的火炉,到六盘水市交通便捷,坐火车或者自驾车均在10个小时以内。可以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合作推进避暑旅游发展。

二级市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周边地区中等城市。

三级市场:全国其他地区,远期有可能形成较小的国际度假旅游市场。

第63条 对应产品

取决于在旅游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旅游度假服务设施,围绕这一市场,重点建设的旅游产品有:城市度假休闲设施、城郊休闲度假基地、康体运动基地、节庆活动、丰富的观光旅游产品、丰富的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和其他特色旅游等。

第64条 建设重点

一是以中心城区及城郊周边景区为重点,加快玉舍森林公园、韭菜坪和荷城花园等的建设;二是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度假环境;三是加强节庆产品建设;四是加强乡村旅游和城郊度假旅游基地建设,以天生湖度假区、陡箐乡的坪箐村(大花苗寨)、峰子岩(白苗)、夹岩(小花苗)、茨冲(歪梳苗)为建设重点。

第65条 启动方式

一是节庆启动;二是借助黄果树、草海景区拉动;三是利用泛珠三角合作机制推进;四是以六盘水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联合打造避暑旅游胜地。

第二节  城郊休闲旅游:现实的支撑市场

第66条 市场需求

依托中心城市开拓城郊休闲产品,这是六盘水旅游发展近期支撑市场。目前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已有近30万人,城郊休闲度假内容比较匮乏,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大工矿企业多,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与贵州省同等规模的中小城市相比,六盘水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消费能力比较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级市场:三个中心城区市民;二级市场:小城镇居民、农村富余农民、周边地区居民。

第67条 对应产品

城市公园、城郊度假村、农家乐、游乐园、节庆活动、餐饮和娱乐等产品。

第68条 建设重点

以三个中心城区为重点,在城市和郊区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基地。如:玉舍森林公园、荷城水上公园、麒麟洞公园、阿勒河景区、啰咪期生态旅游度假区、白鹤旅游区、水城青林苗寨、六枝回龙溪景区、天生湖度假区、陡箐乡的坪箐村(大花苗寨)、峰子岩(白苗)、夹岩(小花苗)、茨冲(歪梳苗)、盘县城关景区(碧云洞、九间楼)、丹霞山、火铺杜鹃森园和盘县大洞等。

第69条 启动方式

依托本地市场,鼓励社会投资加快休闲项目建设。各特区县加强相关规划,推出一批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区规划,加快社会招商步伐,政府加快配套建设。

第三节  文化节庆旅游:快捷的动力市场

第70条 市场需求

节庆活动作为休闲娱乐生活方式,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市场组成部分。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节庆旅游人数已经高达3亿多人次。而且,节庆已经成为各地拓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本身是一种能实现快捷启动的动力市场。

第71条 有利条件

六盘水拓展节庆市场有四个优势:一是区域中心城市的优越区位和便捷交通;二是特殊的气候;三是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资源;四是开放创新的区域文化。

第72条 市场细分

六盘水市的节庆旅游,对应三种细分市场:一是贵阳、六盘水市等省内主要大中城市;二是本地及周边地区城镇和农村群众;三是省外乃至海外游客(主要通过邀请和延伸黄果树景区等)。

第73条 对应产品

城市节庆活动:现在已有的“凉都消夏文化节”、“金秋乌蒙文化节”、“煤雕艺术节”等,还可以创办世界黔人大会、罗锅文化节和夜郎文化艺术节等。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以少数民族文化园为载体,举办各种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节。如,彝族文化节(农历六月二十四,规模较大的有水城海坪坪地、鸡场坪等地举办的火把节)、布依族六月六歌会(如六枝坝湾、布依族郎节山)、苗族四月八(如农历二月十五南开苗族跳花节)、梭戛苗族跳花坡等。

重大体育赛事:如汽车拉力赛、歌舞晚会、会展和节日庆典等。

第74条 启动方式

政府主导,形成影响后逐步市场化运作,本身成为旅游产品。依托市里正在建设的几个民族文化园,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节庆文化,以凉都文化节为龙头,通过举办一系列有特色的节庆活动,把六盘水打造成一个节庆活动的旅游目的地,将节庆旅游作为六盘水市旅游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四节  山水观光旅游:永远的基础市场

第75条 市场需求

充分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挥六盘水市作为贵州省西部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重点是黄果树和草海)启动和拓展观光旅游。市场结构与黄果树旅游景区、贵州省西线旅游一致。

第76条 对应产品

按照作为黄果树旅游产品的延伸,与云南联动的线路安排,沿线建设十大精品观光旅游景区,即:六枝郎岱古镇、牂牁江风景名胜区、老王山、水城玉舍森林公园、阿勒河景区、妥落古银杏村、盘县古城、丹霞山和圣景官等。

第77条 启动方式

一是利用黄果树旅游市场,建设以夜郎文化为主题的延伸旅游,以及配套的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周边的威宁草海、百里杜鹃等景点作为吸引物,将水城建成贵州西部的旅游服务中心(居住、交通等),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旅游点;三是发挥处于贵州到云南中间结点的优势,建设一批观光旅游点,发展过境旅游。

第五节  运动康体旅游:巨大的潜力市场

第78条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大众性的康体旅游增长迅速;随着体育娱乐化趋势加强,体育及体育节庆旅游市场增长很快。根据相关预测,每年体育旅游市场正以40%以上增长速度发展,规模达到1亿人次以上。

第79条 有利条件

六盘水市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一是喀斯特山地的地貌、山水、洞穴等形成了巨大的康体旅游载体,利用亚高原特点发展运动康体旅游;二是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形成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如城市道路、广场等。

第80条 对应产品

主要包括18类:城市马拉松(20 km的大道,往返正好是马拉松长度),山地自行车(包括公路自行车、攀爬自行车、场地自行车、室内自行车、小轮自行车等),登山(韭菜坪发展大众登山,每年举办一次登高节,老王洞等发展专业登山),滑翔运动(在韭菜坪建贵州第一个高原滑翔运动基地),城市滑板运动,城市轮滑运动,街舞,滑草,攀岩、攀壁运动,热气球,漂流,游泳,球类运动,自驾车,骑马,狩猎,拓展训练,棋类运动等大众体育运动和节庆。

第81条 启动方式

利用六盘水亚高原气候、地形和环境优势,通过三种特殊举措,培育康体运动旅游市场。一是建设一批省、国家、世界的体育训练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城市体育旅游,并通过节庆活动推动旅游发展;三是打造韭菜坪等特色旅游产品。

第六节  文化体验旅游:墙外先开的市场

第82条 市场需求

随着旅游业不断向深度进军,不仅是国外游客,国内游客文化体验型旅游快速增长。明显标志是,古镇旅游产品、乡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正在升温。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国际文化体验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国内乡村文化体验旅游。

第83条 有利条件

发展乡村文化体验旅游是贵州省的整体优势,也是贵州目前重点扶持的领域。六盘水以梭戛生态博物馆和夜郎文化为代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84条 对应产品

利用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盘县大洞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新民鱼龙化石群为代表的地质科考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国际市场。夜郎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体验旅游,可以延伸黄果树,成为大众文化旅游产品。

第85条 建设重点

重点是水黄线沿线夜郎乡村旅游带,建设10个经典乡村旅游点。

第86第 启动方式

以国际旅游为先导示范,达到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效果。

第七节  科考探险旅游:特殊的专项市场

第87条 市场需求

国内外,拥有一大批对专项旅游产品有着特殊爱好的群体,对六盘水及周边地区的喀斯特山地旅游、矿山文化、民族文化研究、观鸟和摄影等专项旅游感兴趣。

第88条 有利条件

六盘水有着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和光辉灿烂的矿业文化,在“三线建设”中,从全国各地到我市搞勘探会战和矿区建设会战,又谱写了无比壮丽的新中国矿业建设的雄浑诗篇。它们极大丰富了我国光辉绚丽的矿业文化,成为我国矿业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89条 对应产品

六盘水市拥有众多独特的喀斯特洞穴、峡谷、天生桥地貌,拥有以长角发式苗族而闻名于世的梭戛生态博物馆,以水城为重要集散地的威宁草海,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建设洞穴探险基地、摄影基地、观鸟基地、科考基地,通过建立矿山公园等使“三线工业文化”和“煤炭文化”有了具体的载体。

第90条 启动方式

通过三种方式拓展:一是通过专业协会组织;二是开展修学旅游方式;三是采取电子服务方式,吸引背包族自助旅游,建立配套的服务基地。

第八节  商务公务旅游:增长的伙伴市场

第91条 市场需求

随着六盘水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六盘水市的商务和公务活动日益频繁,由此也带来相应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需求。这一旅游市场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推进不断增长,是一个增长的伙伴市场。

第92条 对应产品

重点是搞好城市住宿、餐饮、娱乐、休闲服务建设,搞好城市和郊区景区点的开发和配套服务建设,形成适应商务和公务客人闲暇之余的休闲需求。

第93条 启动方式

采取娱乐带动消费,俱乐部方式带动消费等。

第九节  都市产业旅游:发展的增值市场

第94条 市场需求

对于周边县城和农村而言,基于区域中心城市区位和工业城市特点,都市游乐、工业旅游、商业购物旅游、科技教育旅游等也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第95条 对应产品

一是煤炭旅游,参观矿井和电厂,主题为寻找光明的足迹;二是钢铁旅游,主题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是火车编组站旅游,主题为做一个调度员等等。

第96条 启动方式

与相关产业部门和单位合作,鼓励开辟旅游线路。

第十节  红色旅游:稳定的主线市场

第97条 市场需求

响应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开发的号召,基于六盘水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展青少年教育、缅怀先烈、革命传统教育等多种红色旅游形式具有重要的市场空间和开发前景。

第98条 对应产品

一是红军长征路线游,沿着当年红九军团行进的线路重走长征路,主题为红军从咱家乡过;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参观盘县会议会址等革命遗址,主题为胜利的决策;三是红旗接力旅游,关注曾经的长征路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题为红旗下的新天地。

第99条 启动方式

结合纪念红军长征经过六盘水70周年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启动六盘水市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宣传纪念活动。加快红色旅游的发展步伐,逐步将红军走过的乡镇规划为全市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力争纳入全省乃至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及线路编制。

第五章  战略定位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  区域定位

第100条 全国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功能定位:突出气候优势,打造全国新兴的避暑胜地。

辐射范围: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长沙、武汉等华中地区和贵阳市。

建设重点:一是以中心城区及城郊周边景区为重点,加快玉舍森林公园、韭菜坪、荷城花园等的建设;二是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度假环境;三是加强节庆产品建设;四是加强乡村旅游和城郊度假旅游基地的建设。

第101条 全国夜郎文化旅游目的地

功能定位:挖掘夜郎文化积淀,建设成为夜郎文化旅游中心地。发展乡村文化体验旅游是贵州省的整体优势,也是贵州目前重点扶持的领域。六盘水以梭戛生态博物馆和夜郎文化为代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对应产品:利用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盘县大洞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地质科考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国际市场。夜郎文化为主题的乡村体验旅游,可以延伸黄果树,成为大众文化旅游产品。

建设重点:水黄线沿线夜郎乡村旅游带,建设10个经典乡村旅游点。

第102条 山地运动体育旅游胜地

有利条件:六盘水市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一是喀斯特山地的地貌、山水、洞穴等形成了巨大的康体旅游载体,利用亚高原特点发展运动康体旅游;二是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形成了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如城市道路、广场等。

建设方式:利用六盘水亚高原气候和环境优势,通过三种特殊举措培育康体运动旅游,一是建设一批省、国家、世界的体育训练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城市体育旅游,并通过节庆活动推动旅游发展;三是打造韭菜坪等特色旅游产品。

第103条 贵州省西部旅游服务中心

功能定位:突出区域中心城市特点,建设贵州省西部旅游服务中心。

服务范围:除水城和钟山区外,主要服务纳雍、赫章和威宁。

服务方式:住宿、餐饮、娱乐和购物等服务中心,交通集散中心。

建设重点: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建设。

第104条 贵州省节庆旅游热点区域

六盘水拓展节庆市场有四个优势:一是区域中心城市的优越区位和便捷交通;二是特殊的气候;三是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资源;四是开放创新的区域文化。

六盘水市的节庆旅游,对应三种细分市场:一是贵阳、六盘水市等省内主要大中城市;二是本地及周边地区城镇和农村群众;三是省外乃至海外游客(主要通过邀请和延伸黄果树景区等)。逐步成为全省的节庆旅游热点地区。

第105条 贵州省西部红色旅游节点

功能定位:贵州红色旅游西线

有利条件:从红军长征的线路来看,六盘水与毕节、兴义在地域上不可分割。更为重要的是“盘县会议”做出了北上的重大决策,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在中共党史、军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建设重点:将六盘水红色旅游区列入国家或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盘子,与相邻的其它红色旅游精品线相连,填补贵州西线红色旅游的空白。

建设规模: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形成具有较好旅游基础设施的AAA级景区一个。

建设内容:(1)以盘县会议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路建设。(2)以地方武装老区革命斗争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路建设。(3)遗址修复、陈列馆或博物管建设、革命烈士陵园建设,路网建设、环境治理、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项目:(1)盘县会议会址修复、陈列管建设。(2)老区革命斗争博物管建设。(3)“三.三”暴动革命烈士陵园修复及环境治理。(4)革命遗址、遗迹路网建设(约60 km)。

第二节  产业定位

第106条 文化主导型和生态主导型产业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作为对传统工业具有独特替代作用的接替产业,作为文化主导型和生态主导型产业。

第107条 动力产业

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同时,带动农业和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并为二、三产业的调整创造外部环境。

第108条 提升城市品位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名片产业

建设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不单纯是促进旅游人数和收入增长,而是要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促进文化遗产地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旅游要成为城市名片、动力产业、社会凝聚剂、文化升华剂。按照科学发展观,旅游发展不能只局限在传统目标上,要形成体系化目标,这个体系化目标至少涵盖四类:经济目标包括创汇、创收、创利;社会目标包括就业、扶贫、生活质量;文化目标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新型的旅游文化、创造新的遗产文化;环境目标包括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促进环境等多个层面。

第三节  发展战略

第109条 节庆启动

通过节庆活动启动旅游,从三个方面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一是以节庆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的建设;二是以节庆推动旅游形象与品牌的塑造,改变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没有旅游资源的形象;三是通过节庆活动启动旅游市场,并逐步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打造成为六盘水的特色旅游产品。

第110条 区域联动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旅游竞争,经历了三个阶段: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现在进入第四个层次——区域竞争时代。六盘水市的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搞好与五个区域合作:一是借助黄果树发展旅游,以寻找黄果树源头、夜郎寻梦为主题,拓展旅游市场;二是借助草海;三是联合开发夜郎文化旅游;四是联合开发韭菜坪贵州之巅旅游;五是与贵阳市的合作。

第111条 精品带动

挖掘核心优势资源,然后对核心优势资源进行多元化组合、集中性开发、突破性发展和精品化建设。旅游市场向着多元化、细分化发展,客观上要求对产品开发要多元化、多层次地进行;不能走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的老路,要分析研究资源现状,突出重点,实施集中开发;要抓好重点项目,以点带面,实现突破性发展,精品化建设。概括起来就是“干”、“促”、“导”、“保”。“干”就是要狠抓拳头产品;“促”就是促进配套产品和设施建设;“导”就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引导农民发展旅游业;“保”就是对目前开发时机不成熟的产品,应加强保护措施。

第112条 创新轰动

在产品设计上,以休闲度假产品为重点,以节庆产品为先导,以娱乐、康体、修学、探险等专项产品为突破口,以工业旅游产品为补充,以旅游商品为延伸,以主题公园、景观地产等提升价值,实现一个立体、多样化的产品链。

在开发理念上,跳出传统的纯粹发展观光旅游的思路,要按照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理念和要求设计旅游项目,注重旅游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健身性。

在开发模式上,在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采取新的开发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城市、景区经营权转让、项目融资等新的融资模式和开发思路。

第113条 城市互动

通过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推进特色化旅游发展道路。充分利用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的机遇,加快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建设景观化、公园建设景点化、街道广场主题化,通过发展旅游增强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第114条 产业链动

一是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二是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三是发展工业旅游,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节  战略任务

第115条 精品景区建设工程

以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创建国家A级景区、建设民族文化园等为龙头,以加强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内容建设为重点,争取尽快建设一批精品景区。城建等部门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统筹考虑,为重点景区和项目及时配套。

第116条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针对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结合乡村公路建设和城市公路改造,举全市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造和提升干线公路到主要景区的公路建设。按照三级油路的旅游专线公路建设标准,逐步推进重点景区道路建设。并根据开发要求,逐步配套重点景区的水、电、通讯和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117条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重点搞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旅游景区和城市垃圾、污水综合治理;二是景区和城市景观建设、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三是大气污染、噪音等的治理;四是文物、环保等相关部门负责。根据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需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保护对象,确定保护级别和范围,实施保护工程。

第118条 城乡综合建设工程

结合旅游业发展要求,重点推进旅游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旅游发展,搞好乡村综合整治,以沼气池为纽带,推进农村三改建设。

第119条 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六盘水市的旅游发展,要将转变干部的观念和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知识作为近期重要的工作任务,分别针对不同群体推进以下六项旅游培训计划。具体为:一是领导干部旅游业发展与管理讲座;二是旅游主管干部管理知识讲座;三是节庆会展旅游发展与管理知识讲座;四是景区管理、规划、融资与国家景区管理标准培训;五是旅游企业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六是外出考察及招商推介。

第120条 旅游宣传营销工程

宣传促销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转变人们对六盘水的传统观念,树立绿色旅游休闲地的新形象,强化宣传六盘水旅游特色;二是借助凉都文化节重点推出几个特色鲜明、条件比较成熟的景区,形成几个新的旅游亮点。

第六章   旅游形象定位与品牌营销策略

第一节  以凉都为核心打好三张牌

第121条 总体形象定位

六盘水市旅游总体形象定位为:“中国凉都、夜郎古地、运动城市”

在进行旅游宣传和城市营销时,我们要重新解读“六盘水”这三个字。“六”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吉利、发达、财富的概念,可以用“六”强化“财富六盘水、好运六盘水”的形象。“盘”所要强化的是“文化六盘水、神秘六盘水”。盘与中华文化的起源有关(盘古开天地),又与古老神秘的夜郎文化相连,与乌蒙山的山形地貌相吻合。“水”所展现的是“生态六盘水、清凉六盘水”。水是生态之源,又与六盘水高原避暑气候相映衬,又有“水城”这样美丽的名字作为载体。

第122条 气候牌:“中国凉都”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下,六盘水市中心区在炎热的夏季拥有一份清凉的气候,已成为独特的优势,要从城市规划以及在对外宣传和城市功能定位上,着力把这个优势突出出来。“凉都”,即以气候作为城市对外推销的主打产品,在当今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由它衍生出来“凉都”品牌、文化、产业、形象,它将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美化人居环境,它将构建六盘水发展的新平台。通过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经营战略的实施创建快捷顺畅的物质平台;通过加大美化、净化、绿化力度,树立城市形象;通过改善人文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内涵;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市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丰厚的人文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123条 文化牌:“夜郎古地”

六盘水所辖地域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战国时期为夜朗国地,是神秘的夜郎故地。六盘水拥有做大夜郎品牌的独特资源——夜郎古城(郎岱)和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等。在挖掘古老的夜郎时,六盘水还有喀斯特自然风貌、古文化遗址、30多个民族灿烂的民俗民风和民间文化等相映衬和烘托。这里群山逶迤、峡谷幽深、风景奇绝,民风淳朴,至今仍传承着许多古夜郎的遗风。探索已经湮没了2000多年,但在华夏文明史上却留下过短暂辉煌的夜郎文明,这不仅成了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广大考古、探险和旅游爱好者神奇的向往。

第124条 地貌牌:“山地运动城市”

六盘水喀斯特地貌山水、城市基础设施等,为发展山地体育运动创造了绝佳的环境,六盘水最高点为乌蒙山脉的韭菜坪,海拔在2900.3m,人称“贵州屋脊”,境内平均海拔在1400-1900m之间,是开通山地运动的天堂。此外,乌蒙山是红军活动集中的地区之一,毛主席一首“乌蒙磅礴走泥丸”给乌蒙山旅游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打造体育运动品牌给出了最好的注释和策划。

第二节  实施十项旅游品牌工程

第125条 “中国凉都”品牌打造工程

打造凉都品牌,关键在于要固化这一品牌,使凉都品牌科学化、权威化、品牌化、大众化、生活化和产品化。要与国家气象权威部门申请,做四件事情:一是固化并扩大“凉都”影响力,策划举办首届“气象与旅游国际研讨会”争取由气象权威部门给六盘水颁发“凉都”牌;二是争取气象权威部门授予“凉都·六盘水——中国避暑胜地”;三是与气象和旅游部门联合创建全国第一家气候旅游度假区;四是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媒体资源进行广泛宣传。

第126条 “夜郎古地”品牌打造工程

夜郎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要有新的理念和新举措。通过软开发,深化“夜郎文化品牌”:一是打造郎岱夜郎古市(重市而非重城);二是拍摄夜郎王电视剧和建设影视基地;三是发展水黄沿线夜郎文化乡村旅游;四是开发夜郎宴;五是开发系列夜郎歌舞、夜郎礼品和食物;六是以夜郎命名,如夜郎大道、夜郎大厦、夜郎大酒店、夜郎广场;七是与省文化厅、旅游局等合作,共建夜郎文化研究中心和夜郎文化产业化基地,成立夜郎文化研究会、夜郎文化产业化促进会,构建了具有全国性、国际性的夜郎文化研究网络。

第127条 “山地型运动城市” 品牌打造工程

通过一系列创新,打造山地运动城市(活力六盘水)的旅游城市品牌。主要举措有:(1)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体育附属功能,加大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力争作为全国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城市;(2)结合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和发挥城市地形景观优势,大力发展城市体育和体育旅游,打造山地运动城市,建设城市体育景观艺术,成为全国第一个体育景观城市;(3)积极向国家和世界有关体育组织申请,联合建立适合的亚高原训练基地,以此带动体育品牌;(4)申请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举办首届体育旅游论坛、体育旅游交易会,申请与国家体育总局进行全面合作,作为体育产业示范城市、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城市和山地运动城市,开发丰富的城市体育旅游项目。

第128条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工程

以“四优一满意”(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秀文化、全社会满意)为核心,以环境专项整治为重点,整治环境卫生、整治门前乱摆乱放、整治户外广告、整治交通秩序、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整治违法建设、整治装饰灯光等;抓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文明示范工程、秩序治理工程、规划建设工程、文化阵地工程、争创满意工程等六项工程;同时,通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目标管理制、督查督办制、强化考核奖惩制,确保2007年市中心城区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 

第129条 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打造工程

六盘水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有着许多优越的条件,经地质专家实地踏勘论证,完全有资格申报国家级以上地质公园。公园地质遗迹丰富,主体地质景观—喀斯特地质遗迹神奇多样、山原地貌景观壮丽、高原峡谷地貌雄伟和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丰富,且都保持了自然状态,可作为科普、考察、探险的基地。园区内与地质景观相配套的其他自然遗产丰富和人文景观资源的文化内涵高,可与地质景观资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公园。加之气候宜人、交通便捷、设备齐备、容量很大,可接待不同目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旅游观光客、探险者和研究者,发展前景广阔。

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重点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在编制规划基础上,抓紧申报;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并挖掘地质运动与旅游时尚的关系。

第130条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程

通过创优,继续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大旅游工作机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项目,推出新产品、新线路;加强对市政公共设施的检查、维护和复兴工作,确保完整无损、美观实用;加强城区主要街道垃圾桶的清理,提高城市保洁水平;加强市区亮化工程和各种广告的管理,营造美丽的夜景;抓好交通秩序的整治,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功能,规范旅游服务单位的管理,抓好接待服务质量的整改,并搞好餐饮、商贸、娱乐及旅游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131条 共建中国第一个公共艺术城市

如何从煤都时代的孤岛式的矿区文化,跨越到凉都时代的都市文化,公共艺术城市是整合的最佳载体。可与中央美术学院等权威机构合作,联合创建全国第一个公共艺术城市。有三个独特的优势:一是六盘水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本身就是一个峰丛中的城市;二是作为一个新兴现代化城市,六盘水市有很好的城市框架和道路、建筑等载体;三是丰富、厚重和独特的文化可以成为公共艺术表现的内容。同时,建议建立专门的煤雕艺术公园。

第132条 旅游节庆创新工程

在继续推进凉都文化节的同时,逐步创新、丰富和提升节庆,将六盘水市打造为我国的节庆旅游品牌城市。可从四个方面拓展:一是现代旅游节庆活动,以继续深化凉都文化节和金秋乌蒙等为重点;二是以民族文化园为依托,挖掘和培育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品牌;三是以汽车拉力赛、滑翔节、城市马拉松等景观体育节等为重点,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四是举办“世界黔人精英大会”、夜郎文化论坛和气象与旅游等论坛。

第133条 旅游景区品牌申报工程

以申报4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为重点,开展景区品牌化建设工作。近期重点是搞好玉舍森林公园和荷城花园申报国家4A级景区。

第134条 政策创新工程

用政策创新来打造城市品牌,六盘水市是西部典型的煤炭型城市,有许多政策创新点值得探索。建议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创新试验:一是建立西部地级城市发展政策试验;二是气候资源产业化示范基地试验;三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创新试验;四是夜郎文化产业化示范创新试验。具体做法,可以向全国公共招募,为专家提供创新实践基地,并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扶持,创造条件。

第三节  传播旅游形象实施“六个一”工程

第135条 制定旅游宣传资料

制定一套旅游宣传资料,包括:邮票、旅游网站、地图、指南、画册等。

第136条 创造凉都旅游歌曲

创造一组凉都旅游歌曲,如:凉都之夏、凉都恋、夜郎凉都等。

第137条 编制凉都人行为规范

编制凉都人行为规范,培育文明友好的旅游社会环境氛围。

第138条 开发夜郎歌舞宴

将旅游形象传播与餐饮、歌舞娱乐等结合起来,开发夜郎歌舞宴。

第130条 创建影视基地

创建夜郎影视基地、明王朝影视基地,通过影视传播旅游形象。

第140条 启动两项营销创新工程

营销载体的三个创新:利用气象媒体进行营销;利用手机短信、声讯电话、电子邮件等高科技信息载体;利用泛珠三角的合作机制,打造这一地区的清凉后宫;

营销模式的三个创新:委托专业机构制定并实施六盘水城市旅游品牌策划和行动计划;聘请专业高手任城市品牌推进荣誉副市长;组建品牌推进专家委员会。

第四条  以“酷”为基调设计城市景观色彩

第141条 打造中国最“酷”城市

我们对六盘水的策划定格是:打造中国最“酷”的城市。搜索辞典和有关时尚杂志,“酷”字有十种定义:不趋同的追求;时尚;有个性;逼人的豪气;非凡气度;另类;冷的线条;桀骜不驯;成熟;冷眼看世界。“酷”中孕育的城市文化、城市追求、城市色彩、城市性格,正是六盘水市的城市特色所在。

第142条 围绕“酷”字精心设计主题城市

煤和钢铁是以一种艺术形态展示,城市的性格、区域文化的特质,是冷质感,工艺艺术(煤、钢铁)的冷质,夜郎文化的远古、深沉、沧桑和斑斓,流淌和弥漫在钢铁艺术之间。让工业与艺术结合,建设一个工业文化艺术城市;让工业与生态结合,打造一个现代生态工业城市。煤炭的文化,还将以“光明”来解读,通过灯光设计来表现。要精心打造主题城市,率先在全国建设第一个类似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工业艺术城市——在城市设计中充分体现工业艺术“冷线条”的酷。

第143条 用艺术眼光设计“煤都钢城”的城市形象

要用艺术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策划和设计“煤都钢城”的城市形象。煤都可以采取煤雕、夜间灯光照明等方式来表达,大力挖掘“乌金(煤)”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形式。钢城则以冷质感的钢艺、铁艺等来表达(广场、雕塑、脚印等),表达内容则可挖掘夜郎文化、乌蒙文化(红军长征)和六盘水开发历程等。

第七章   旅游空间布局与景点线路建设

第一节  培育六个特色旅游区

第144条 中心城市都市旅游区

依托中心城市,充分利用城市景观和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中国凉都”和“山地运动城市”旅游品牌,建成国内著名的避暑胜地。代表性景点主要有城市景观、荷城花园、麒麟洞公园等,重点发展旅游服务设施,培育旅游节庆精品。

第145条 中心城市城郊旅游区

依托中心城市和双水等周边乡镇,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民族风情,以康体、度假、休闲为主题特色,建成“中国凉都”的度假载体。代表性景区有玉舍森林公园、阿勒河景区、天生桥景区、杨梅森林公园、白鹤生态旅游度假区、罗咪期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双坝农家乐园等。

第146条 乌蒙山韭菜坪贵州之巅体育旅游区

以大湾镇为服务基地,与赫章县推进区域合作,以“贵州之巅”和“运动天堂”为旅游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的 “亚高原运动基地和体育旅游胜地”。

第147条 六枝牂牁江夜郎文化生态旅游区

依托深厚的夜郎文化和优美的自然山水,发挥紧邻黄果树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优越区位,利用水黄公路,建成夜郎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六枝县城和郎岱古城为服务基地,挖掘三大卖点:一是夜郎古国和牂牁古国的腹地,蕴藏着两个古国的奥秘;二是黄果树大瀑布的源头;三是拥有梭戛长角苗亚洲第一座露天生态博物馆。代表性景区有:郎岱古城、牂牁江风景名胜区、梭戛民族生态博物馆、回龙溪和月亮河夜郎布衣文化生态园等。

第148条 盘县“盘古之乡”文化生态旅游区

以红果新城、盘县古城为服务基地,打造“盘古之乡”生态文化旅游,发挥与云南相邻、处于贵阳到昆明咽喉要道的区位优势,建成云贵旅游线上的特色旅游节点。盘县古城、丹霞山景区以文化遗址为主兼具有文化内涵的碧云洞(含凉风洞—星宿洞)、大洞古人类遗址、新民鱼龙化石群遗址、老厂竹海公园、马场达拉洞景区,具观光、文化、宗教旅游的功能。

第149条 北盘江喀斯特大峡谷生态观光旅游区

集观光、生态、漂流与探险、休闲与疗养、运动等多功能的区域,包括北盘江峡谷、牂牁江峡谷、红岩脚温泉、野钟黑叶猴栖息地等。可利用水城至盘县跨越河谷的东、西、中三条公路,尤其是东线公路。适于夏秋季观光与体育活动的盘县高原草场、云翼溶洞群、杨梅森林公园、保基森林公园、毛口景区,及花戛溶斗应改善交通状况并纳入此区,中长期考虑将格所河伏流及下游峡谷段纳入,形成北盘江峡谷—格所河旅游走廊。

第二节  重点建设22个龙头景区

第150条 玉舍森林公园

资源评价:国家级森林公园,环境、区位、交通优势和旅游特色突出。

开发目标:以森林度假、休闲为主导功能,配合夜郎王宫等文化内涵,与周边的海平彝族文化园、罗米西森林公园等整合,加大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建设,创建国家旅游4A级景区,建成六盘水市的标志性景区,成为休闲度假中心。

主要产品:凉都避暑中心、彝族文化活动中心、夜郎王宫、休闲娱乐康体等。

客源定位:市民休闲、凉都度假、市外观光游客(与草海合为一林一海)。

建设重点: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宣传促销。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成熟景区。

第151条 韭菜坪山地运动基地

资源评价:五个主要卖点,一是贵州最高峰,“山国”贵州之“山王”;二是2903m的魅力——检测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天堂;三是独特的地貌、植被和气象景观,可以体验乌蒙磅礴的气势;四是石林景观和韭菜花;五是古老的化石。

开发目标:建成省内知名的山地运动基地(滑翔、登山等活动),成为凉都度假休闲的重要活动场地;建设“精彩贵州”文化园,举办世界黔人大会的场地。

主要产品:登高、滑翔、节庆、滑草等运动项目。

客源定位:市民休闲、凉都度假、市外观光游客(与草海合为一林一海一山)。

开发难点:植被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等)。

建设重点: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宣传促销。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成熟景区。

第152条 牂牁江景区

资源评价:一是夜郎文化品牌;二是宽阔的水域,光照电站建设后,形成贵州第二大湖面,为开展水上度假旅游和开辟水上旅游线路创造了条件。

开发目标:以夜郎文化为主题,开发成夜郎水城旅游度假区。模拟夜郎王国水城防御等,建设有文化特色的休闲服务设施,打造成为牂牁古国和夜郎古国都邑寻访、猎奇探险、攀岩漂流和冬季旅游领略布依风情的最佳胜地。

建设重点: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宣传促销。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成熟景区。

第153条 阿勒河景区

资源评价:主要有三大卖点。一是大硝洞阵势震撼,而且富有传奇,甚至可以演绎为吴三桂的地下兵工厂;二是山体雄浑、洞穴巨大,而且传说是阿黑哥的故乡(与云南石林阿诗玛对应);三是山、水、洞构成一个山地观光和探险的胜地。

主要产品:观光、科考、探险、运动等。

建设难点:水体污染、植被较差、交通偏远。 

建设重点: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宣传促销。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成熟景区。

第154条 郎岱古城景区

资源评价:开发价值大,优势比较突出。一是具有突出的夜郎文化品牌和厚重的文化沉淀;二是区位优越;三是周边配套资源十分丰富等。

开发思路:跳出建城传统思维,建市。在郎岱恢复建设夜郎古市,按照发展专业市场的思路,规划建设各种特色市场,以夜郎乡村大观园氛围吸引人。

建设重点:一是重要古建筑及遗址的保护与恢复;二是特色专业市场规划与建设;三是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与配套;四是晚间娱乐活动挖掘与开发。

建设时间:中远期逐步建设。

第155条 梭戛生态博物馆景区

资源评价:一是具有国际知名的品牌——亚洲第一个人类文化生态博物馆;二是依托丰富的夜郎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与郎岱古镇等整合开发。

开发难点:一是人文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难度大,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二是落后的农村文明与现代旅游生活要求难以对接;三是人才匮乏。

开发目标:建成贵州省乡村文化体验旅游的精品,夜郎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

开发思路:首先坚持保护第一,完整传承原始自然与文化生态;二是坚持社区参与旅游开发,让老百姓从中得到真正的实惠;三是加大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软硬两个方面加强景区和社区的发展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质量。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成熟景区。

第156条 荷城水上公园

资源评价:位于中心城市,水城的重要标志,体验凉都的绝佳去处。

开发目标:开发为六盘水城市标志和休憩中心。

主要产品:休闲、娱乐、观光、节庆、艺术、体育等。

建设重点:恢复水城湖蓄水功能,疏浚并清除湖区内堆积物及无序建筑;建设水城——荷城及环湖道路与园林;举办各种节庆灯会、棋赛等活动。

建设重点: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宣传促销。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成熟景区。

第157条 天生桥旅游区

资源评价:该景区开发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天生桥;二是区位优势,位于毗邻赫章、纳雍县界的干河,距六盘水市中心区71km;三是组合优势,包括天生桥、燕子洞、大干河流峡谷及天生桥至大干河间一系列伏流与洞穴,互为补充。

开发思路:建成集观光、攀岩、洞穴探险等旅游活动为一体的旅游、康体训练基地,还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包括野外生存在内的体育运动比赛。

建设任务:封山育林,建设景区道路。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58条 盘县古城景区

资源评价:包括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奠城基的北城门,是贵州仅存的明代城门建筑,以及1928年重建的北城门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文庙。文庙在贵州古建筑中属罕见,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次为礼门仪路、泮池及池上状元桥、棂星门及左右忠义祠和节孝祠、戟门、大成殿及其两配殿、最后为启圣宫。自礼门仪路起,各建筑台基呈阶梯状升高,中轴线直指对面山上的文笔塔。

开发目标:建成云贵边城,古驿道上的古镇。

开发思路:古城总体面貌已经破坏比较严重,如果按照完整恢复古城的思路,很难筹集巨大的资金,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也很难与清镇古城等竞争。规划的思路是跳出建城传统思维,规划建设各种特色的市场。

建设重点:一是重要古建筑及遗址的保护与恢复;二是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与配套;三是晚间娱乐活动挖掘与开发。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59条 盘县古银杏景区

资源评价:该景区资源优势突出,是全国少有的古银杏林。制约景区发展的是区位和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位于石桥镇北2km,距城关镇40余km,公路状况较差。

开发目标:经营打造成天下第一古银杏村。

开发思路:按照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综合整治卫生环境,增加服务配套功能,突出古银杏特色,完整保护村落原始面貌,彰显盘古人家的旅游形象。并与周边的盘县古城、上汤章洞穴与峡谷、温泉和火铺杜鹃花林等整合开发。

建设重点:一是加强古银杏和村落的保护;二是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扩大银杏林;四是完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

第160条 天生湖景区

资源评价:该景区开发具有三个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湖水湛蓝,清澈如镜;二是区位优势,到中心城区仅有15 km。

开发目标:建成凉都六盘水重要的森林休闲度假地,以湖为特色,打造森林浴海,按露天森林浴的开发思路,配套建设餐饮、娱乐、康体等项目。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

第161条 盘县大洞景区

资源评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知名度较高,曾被列为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建设目标:建成休闲度假的森林公园和考古科研基地。

建设重点:一是资源保护;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完善;四是旅游项目的深度开发,此类资源缺少市场吸引力,需要创新。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

第162条 罗咪期生态度假区

资源评价:紧邻市区,又依托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交通便捷,是建设度假别墅区的理想场所。

开发目标:依托罗咪期区位与环境两大核心优势,建设度假别墅群,建成全国第一家气候旅游度假区(凉都避暑旅游度假区),成为凉都的重要载体。

市场定位:全国特别是周边省区知名的避暑基地;六盘水市的会展节庆和旅游接待基地;六盘水市政府企业会议、疗养等基地;六盘水市富裕阶层休闲度假消费场所;市民周末休闲度假、婚庆等特色基地。集休闲、度假和高档住宅为一体,成为六盘水市房地产开发的新亮点,吸引周边城市周末度假的新亮点。

运作模式:发挥六盘水市煤炭等企业集中的优势,采取分时度假、产权别墅等新的运作模式,让房地产开发公司介入,先编制好详细规划,进行招商建设。

建设时间:近期规划,逐步建设。

第163条 月亮河夜郎布依文化生态园

资源评价: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具有优越的区位和便捷交通;二是可以依托丰富、有特色旅游资源;三是依托广阔的自然山水空间,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

开发目标:文化生态园定位为三种功能结合。一是有影响力的布依族节会场所;二是有高水准的布依族文化露天生态博物馆;三是有吸引力的特色旅游景区。

开发亮点:一是布依神鼓;二是布依神龙;三是布依神女;四是龙山神泉;五是布依神山;六是布依神果;七是布依神柱;八是布依神书;九是布依神树。

建设时间:近期建设重点,三年内建成。

第164条 丹霞山景区

资源评价:黔西南名山,位于盘县南部水塘镇,距县城17km,山顶海拔1888m,山顶建有护国寺,香火甚旺,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的“徐霞客游记”中曾详细记述丹霞山及其周围考察情况。

开发目标:云贵古驿道上的宗教名山。

开发思路:与胜境观、滇南胜境坊、关隘城楼及古驿道联合开发。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65条 北盘江峡谷旅游区

资源评价:由一系列峡谷组成,形成喀斯特峡谷景观资源串珠状长廊式旅游地。北盘江峡谷各河段中以红岩脚至格所河口段区位条件最优,属六盘水市中部的黄金旅游带。

开发目标:建成水城经北盘江及格所河至盘县的旅游走廊。

建设重点:近期挑选漂流段及风景河段,清理河道及治理河水污染,建成野钟峡谷陆路观光及观赏黑叶猴河段。远期完善旅游河段基础设施,开发温泉。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66条 四格草原景区

资源评价:位于盘县北部坪地与水城县交界处,海拔2500m左右,有面积约100hm的牧场与人工草场及高山矮杜鹃丛。草场中有一天然湖泊长海子湖,长逾2km,宽逾300m,狭长状,湖面海拔2560m,为贵州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

开发目标:建成知名的云贵高原草原旅游地。

建设重点: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二是草原保护;三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67条 硝灰洞景区

资源评价:该洞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在此居住的古人类被命名为“水城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开发目标:以“水城人”为卖点,建成城郊特色文化旅游景点。 

建设重点: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二是遗址保护;三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68条 碧云洞群景区

资源评价:具有三大优势。一是品牌优势,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此洞,并著有文字。盘县碧云洞已加入国际洞穴协会,并列入了国际洞穴探险基地;二是区位优势,在盘县城关西南1 km处;三是资源组合优势。

开发目标:建成盘县城郊休闲度假公园,特色旅游景区。 

建设重点: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二是洞群保护;三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69条 新民鱼龙化石群遗址

资源评价:盘县新民乡羊圈村附近的山丘,产出距今2.35亿年的海生爬行动物(俗称鱼龙)。这是我国最早的海生爬行动物,早于关岭和兴义的贵州龙,也早于瑞士—奥地利边境的同类化石,是世界上海生爬行动物群中保存最完美的,受到国际科学界的热情关注。经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发掘与研究,命名为盘县动物群。

开发目标:建成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内容之一,特色旅游景区。 

建设重点: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二是化石群遗址保护;三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70条 黑叶猴自然保护区

资源评价: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及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小灵猫、斑羚、林麝等珍稀动物13种。处于北盘江峡谷地带,自然风光雄奇壮观,两岸峰丛高耸入云,岸壁陡峭险峻,植被茂密幽深,猴群经常出没其中。

开发目标:建成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内容之一,特色旅游景区。 

建设重点: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二是野生黑叶猴保护;三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171条 以盘县会议为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点

资源评价:拥有以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为重点的16个红色旅游景点。

建设目标:建成贵州省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建设重点:一是资源保护;二是丰富展示内容;三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建设时间:中远期建设,逐步配套。

第三节  重点建设六条生态旅游线路和两条红色旅游线路

第172条 内三线(一横两纵)

水黄线:以长征文化为主线,充分利用周边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发挥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综合优势,建成集(参观、缅怀、学习为主的)观光、探险、度假为主的综合旅游区。主题定位为黄果树瀑布西线旅游的延伸,民族生态旅游和夜郎古国文化游。

水盘线:建设丹霞山自然景观,盘县古城文化景观,打造“盘古文化”旅游品牌。

水盘东线:全面开发北盘江大峡谷。

第173条 外三线(两横一纵)

贵阳—黄果树—六枝—水城—草海—昆明,高速和二级公路。

贵阳—黄果树—盘县—石林—盘县,265国道。

四川—毕节—水城—盘县—兴义—广西,毕水兴高速公路。

第174条 两条红色旅游线路

西线:以“盘县会议”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路(接滇东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贵阳——安顺——晴隆24道拐(经320国道)——盘县会议会址——胜境关。(2)贵阳——安顺——花江大峡谷——贞丰三岔河——兴义——盘县新民鱼龙化石——盘县会议会址——胜境关。

西北线:水黄公路沿线,以地方武装革命斗争遗迹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线路,与威宁、黔西等西北红色旅游区相连。(1)贵阳——六盘水——威宁线路:贵阳——安顺(王若飞故居)——郎岱(三.三暴动烈士陵园)——陇脚(布依风情园)——梭戛——窗子洞——安健墓——六枝牛场乡——化乐——陡箐——水城县双水—六盘水市区——威宁草海,与贵阳至黔西、毕节线连接,形成闭合线路。(2)贵阳至威宁线的延伸:贵阳(息烽)——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百里杜鹃)——织金——毕节——威宁(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草海)——贵州之巅(韭菜坪)——六盘水市。

第175条 旅游线路产品组合

在旅游线路产品组合方面,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组合。旅游线路包括区际及市域二类,区际旅游路线一般为2—3天时间,综合性的包括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内容的旅游。市域旅游路线一般为一日游,内容较为单一或是专项旅游,后者也可能是相当长的时段,甚至长逾数周。民俗风情节庆旅游则为严格的日期及地点所限。近期以市域的一二日游、区际的二三日游、假日和周末游为主,远期则因交通及旅游服务设施改善,可增加时限,发展周末及假日度假旅游。

第八章   旅游服务体系配套建设规划

第一节  旅游住宿设施建设

第176条 星级酒店

主要布局于中心城区,平寨、红果、郎岱、盘县古城。结合商务需求,重点建设2-4星级酒店,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2家5星级酒店。

第177条 经济型酒店

主要布局于中心城区,平寨、红果、郎岱、盘县古城,根据发展需要,在重点旅游乡镇适度发展,设施比较简单,但干净方便。

第178条 乡村旅馆

结合旅游景区、民族村寨、农家乐等发展乡村民居旅馆。

第179条 度假型酒店

结合旅游景区开发和城郊度假地建设,在中心城区、平寨、红果郊区发展一批生态度假地。

第180条 新型住宿设施

顺应自驾车旅游兴起趋势,规划建设一批汽车旅馆;积极鼓励成熟的连锁酒店集团在六盘水设立加盟机构,成套引入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在主要中心城市,规划现代化的洗浴中心,为旅游住宿体系提供配套。

第181条 开发旅游地产度假项目

结合凉都品牌打造和景区开发,选择生态环境好的地区,规划发展产权酒店、分时度假、企业庄园、第二居所等新型旅游地产项目。远期随着温泉资源的利用,在温泉周边开发小型旅游度假村。

第二节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182条 旅游交通基本骨架

干线公路建成“二横一纵”的基本骨架,由黄果树经郎岱、蟠龙、水城、德坞至梅花山经威宁草海至毕节及由普安经刘官、红果、火铺、胜境关进入曲靖地区二条东西向通道。纵向通道在市域内长由大方经滥坝、双水、两河、红果、威舍至广西百色。除天生桥风景区及北盘江峡谷风景区以外,所有风景区均为这三条一、二级干线公路连通。

第183条 旅游交通重点工作

为配合旅游资源开发,结合公路网规划,将水城经南开至天生桥及水盘公路东线按三级公路改造为旅游公路。旅游中心城市及次级旅游服务基地平寨镇及红果镇应成为对外交通的换乘枢纽,亦是市域公共交通及旅游专线交通的枢纽。干线公路与景区的连接点设立汽车站场,并提供自助交通(机动车出租、自行车、马匹出租等)服务。景区除常规交通工具外,还应据不同性质的旅游线路、旅游流的规模提供乘骑牛马车、缆车、电动车、橡皮艇甚至热气球等旅游交通工具。主要景区点开通到城市的公交车,市内开通观光巴士,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出租车。规划建设汽车修理、加油站等配套服务设施。

第三节  旅游饮食发展

第184条 软开发

一是饮食开发与文化展现相结合,开发有六盘水市地域特色的餐饮;二是提升饮食服务质量,丰富饮食类型,形成适合不同档次需求和口味需要的饮食体系;三是结合地方小吃,开发饮食夜市;四是根据游客需要,形成系列化的经济型特色早餐;五是开发一套能反映夜郎文化、到六盘水必看的文化盛宴,一场好的文化歌舞晚会,是一个地方旅游的灵魂。

第185条 硬建设

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发展四类餐饮基地:一是在中心城区、平寨、红果、郎岱、盘县古城等规划建设特色餐饮街区;二是在重要城镇郊区规划发展农家乐;三是在重点景区规划发展生态餐饮基地;四是酒店餐饮。

第四节  旅游商品与购物发展

第186条 旅游商品软开发

旅游商品分类开发重点为:工艺美术品、文物古玩及其复制品或仿制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与收藏品、旅游日用品、旅游知识性商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和利用土特产品,加强深加工和改进包装方式;根据当地特色,设计方尖碑、煤雕艺术品等特色工艺品;培植新型绿色保健食品及中药材产品;玄武岩中矿泉水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民族特色及乡村气息的工艺美术品及纪念品;开发石炭二叠纪地层含有丰富的群体珊瑚和有孔虫化石的石料制作的工艺美术品。

第187条 购物场所

将购物作为六盘水市重要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实现商旅互动发展。从功能定位上来看,六盘水市属于商务型城市。为此,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形成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购物中心。结合景区开发,规划建设配套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在郎岱古城和盘县古城,规划建设夜郎古市,形成乡村市场大观园。

第五节  娱乐业发展

第188条 娱乐项目设置

现代娱乐主要有艺术型、运动型、观赏型、鉴赏型、竞技型、健美型、益智型、消遣型、刺激型、交际型等。旅游目的地提供的娱乐休闲项目是上述娱乐类型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而取舍、综合和创新的产物。六盘水要将娱乐业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进行规划,建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配套的娱乐城,与时代特点相映衬的娱乐体系。

第189条 特殊娱乐基地

规划建设以下特殊娱乐基地:一是洞穴科学考察与探险基地,基地设于红果,下设天生桥及新场营地,提供洞穴科学考察与探险后勤保障,洞穴救护、技术培训、设备租赁与销售、洞穴资源开发咨询;二是娱乐设施与主题公园,服务基地各景区均需建立娱乐设施,如游戏健身、冒险游戏、野外健身、森林游乐、文化娱乐等;三是荷城旅游区的石河景区(老鹰山镇)废弃地下油库具有较好自然环境,可作为主题公园的基础设施加以利用。

第六节  旅游信息建设

第190条 旅游信息中心建设

中心城及红果、平寨由各级旅游部门建立旅游信息中心,这些信息包括兑取货币,购买地图,了解旅游点,计划游程,了解气象,计划与安排旅游装备,了解或预订旅馆及交通班次,了解历史、风俗、自然、物产、价格等。这就需要为旅游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接受旅游者投诉的服务机构。

第191条 其它旅游旅游信息建设

一是注重外文信息的使用,对主要的旅游资源介绍和文化展示进行规范的外文翻译;二是广泛和深入地传播营销信息,在龙堡机场等主要港口、城市主要干道沿线等位置增设六盘水旅游的宣传与指示信息;三是强化旅游网站功能,在深入分析游客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提供预定等深度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大六盘水旅游宣传和网上服务;四是结合经营城市,搞活城市媒介;五是对公共信息标识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规范其发展。

第九章  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节  旅游资源保护

第192条 文物保护

加强对红色遗址、遗迹的管理,加大资料征集、抢救、发掘、保护力度;以郎岱古城、岩脚古镇、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盘县古城、新民鱼龙化石群、老厂古代造纸坊为重点,对文物进行分级、分类,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尽快编制六盘水市文物保护规划,建立起有六盘水市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

第193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六盘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是当地夜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并密切注意由于大量旅游设施的建设以及大量旅游者的进入少数民族社区,会给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因此要在充分了解旅游者带来影响所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基础上,制订好保护当地文化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第194条 景观保护

对主要景区的景源、中心城市的峰林山体等景观资源进行严格保护。按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要求,在旅游开发中,不破坏原始风貌;在已确定的风景区保护范围内,禁止一切有污染的项目实施;为旅游业发展服务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接待设施,必须严格实行体量控制,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在风景区实行大面积的绿化工程,能退耕还林的坚决退耕还林,使风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重点景区要作好详细规划,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规划提出的要求。

第195条 民族村寨风貌保护与控制

民族风格浓郁,具有保护价值和适合发展旅游的村寨,统一规划,严格保护村寨风貌。结合小康农村建设,综合整治村寨,完善基础设施,严格按照景观风貌。对于盖房压力比较大的村寨,另外开辟新村,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新村。

第196条 城镇景观风貌控制

六盘水市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阶段,城镇建设力度很大。在建设中要注意考虑城市风貌,建设能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城镇。中心城市要反映现代化,突出冷色调和时尚元素;郎岱古镇要挖掘夜郎文化,凸现夜郎古驿站的古城风貌;盘县古镇则以保护现有古城格局和逐步搬迁恢复为主。

第197条 珍稀动植物保护

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对景区林木资源加强管护;划定景点周围200—300m范围为旅游核心区,其林业保护和建设作为绿化重点,将其划为禁伐区;尽可能与各绿化工程结合的原则,如交通沿线种植行道树,城镇绿化等;加强新的农村能源建设,以缓解农村能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从而减少对森林的滥砍乱伐,以保护林木资源;加强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第二节  环境保护

第198条 空气环境

到2005年,六枝牂牁江风景区、盘县古银杏风景区、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区、盘县高山草原风景区和水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钟山区、水城县、盘县、六枝特区的居住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新建工业区及城郊农村地区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第199条 水环境

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到2005年严格控制三岔河、六枝河、北盘江沿岸的污水排放浓度及排放量,使其达标排放,出境断面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质标准。到2020年,三岔河、响水河、六枝河、北盘江均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

第200条 噪声环境

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近期严格控制城镇各功能区的噪声污染,并应达到相应标准。

第201条 垃圾处理

提倡垃圾分类收集。近期有用物资回收率达到50%,垃圾清运率达到90%;远期有用物资回收率达到80%,垃圾清运率为100%。

第202条 危险固废

医疗垃圾和危险固废在近期应实现安全处置和无害化处理。

第203条 工业垃圾

近期工业垃圾尽量实现资源化、能源化处理,远期工厂均建成独立的垃圾清运系统,环卫部门监督、管理。

第204条 污水处理厂

近期完成中心城区、双水、城关、六枝等4个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使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远期完成12个小型污水处理厂和30个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使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

第205条 垃圾填埋场

近期完成3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座垃圾综合处理厂的建设,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远期新建5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重建

第206条 合理调整中小城镇的产业结构 

合理调整中小城镇的产业结构,使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老厂镇、郎岱镇、岩脚镇和猴场镇从工矿型城镇逐步转化为以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旅游城镇。

第207条 重点防治乡镇工业污染,严格整治农业生态环境

积极建设北盘江流域少数民族聚集乡镇的生态环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民族风情的生态型旅游乡镇。尽快整治三岔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污染严重的老污染源要强化限期治理,以降低对地表水的污染程度和污染面。

第208条 建设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

大力植树造林,封山绿化和退耕还林,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林草覆盖率,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使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和珠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与城镇绿化、绿化通道绿化相结合,到2020年,使六盘水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建成比较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

第四节  城镇与区域防灾减灾

第209条 消防

六盘水市中心城按《六盘水市中心城消防规划》要求,分期、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建设。建立三个层次的作战指挥体系,形成强弱结合、相互补充、层次分明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盘县红果城市、六枝平寨中心城、中心镇应做好城市、镇区的消防工作,编制消防规划,合理建设消防站、消防栓等设施及配备消防灭火装备。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和制度,把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使消防工作真正成为城镇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

第210条 抗震

中心城属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新建工程必须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重要工程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应提高1度设防。盘县红果城市也属地震基本烈度6度的设防区,新建工程必须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六枝平寨中心城属地震基本烈度6度的设防区,新建工程必须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中心城镇在用地安排上,注意留出开敞空间,以利抗震防灾。

第211条 人防

六盘水市属国家二类人防重要城市,要求加强组织指挥队伍建设,使指挥、控制、通信、警报系统一体化建设不断发展,实现智能化功能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占有工程面积达0.5m2,以人防工程总面积达到25万m2。盘县红果城市和六枝平寨中心城按城区人口人均占有工程面积争取达到0.3 m2,中心城镇人防工程按人均0.2 m2配套建设。

第212条 防洪

根据城镇现有的经济状况,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以城镇、工矿区为重点,提高防洪标准。中心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盘县红果和六枝平寨两个次中心城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中心城镇防洪标准规划最低为20年一遇。

第213条 地质灾害防治

市中心城区、盘县红果城市、六枝平寨中心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的城镇、集镇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新办矿山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率达100%。编制市、县(区)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实行地质灾害部门责任制。增强机构建设,设立预警制度,确保有灾治灾、无灾防灾,长期防治、综合治理。

第五节  文物保护

第214条 文物保护单位申报

申请省政府公布盘县普安卫城垣等7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请市政府公布黄土坡汉代遗址等17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215条 文物抢救

若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某一文物面临毁灭危险时,则应对其实施抢救。文物征集属抢救范畴,主要指抢救性征集濒临消逝的民族文化遗存和流散于社会的珍贵文物。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每年都有列入。

第216条 文物修缮

重大修缮项目,如水城玉舍钱家印楼,盘县普安州文庙二期工程等项目,因情况特殊,另作规划向市政府请示,故不列入本规划。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修缮费用主要由省和国家拨款,市里配套。规划由市文物管理所统筹实施。

第十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第217条 成立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委、经贸委、建设局、文化局、财政局、规划局、旅游局、交通局、农业局、国土局、环保局和民宗局等相关部门及区县领导参加,办公室设在旅游局,旅游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建立党政一把手旅游发展问讯制度,主要领导过问方能超常规推动。

第218条 制定旅游业发展任务分工和责任制

将旅游业发展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区县,明确责任,纳入考核。

第219条 重点景区开发采取开发区模式

对玉舍森林公园、韭菜坪、阿勒河等重要景区采取这一模式,设立副县级管理机构。

第220条 鼓励成立各种旅游相关协会、研究会  

旅游协会、夜郎文化研究会、气象与旅游研究会等

第221条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旅游统计制度

根据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对旅游统计的诠释,逐步理顺统计范围和统一统计口径,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旅游统计制度。

第二节  资金保障

第222条 设立旅游专项资金纳入预算(“挤钱”)

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规划、旅游培训等方面。

本级政府投资重点在于引导其他渠道的资金注入,扮演“引子”资金的角色。

第223条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投资(“跑钱”)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策划和筹备一批既符合国家、省市投资重点。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利用各种配套优惠政策和资金渠道,利用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扶贫、中部、文化项目等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全面整合各方面投资渠道,形成规模投资,系统地改善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总体环境。

第224条 创造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钱”)

旅游开发项目已成为投资的热点,大量游资正在向旅游领域汇集。景区通过政府招商部门、旅游企业的招商部门、专业招商机构、关联企业及关联人、专题招商会、参加招商会、专用招商网站、其它媒体传播招商等渠道发布招商信息,与开发商取得联系,根据项目和开发商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招商引资方式。

第225条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钱”)

具体资金渠道包括:向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申请抵押或质押贷款;向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进出口银行)申请贴息贷款;卖方信贷;通过担保公司进行融资担保;申请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申请国家间援助性贷款(如FAO、NNDP等)。

第226条 鼓励市民和农民投资旅游(“汇钱”)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能力愈加可观。景区的旅游开发,比较适合当地民间资本的投入。积极鼓励六盘水及其周边的群众投资六盘水旅游开发,汇集零散的小额投资,集腋成裘,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重点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到投入小、见效快、回报稳定、经营方式灵活的领域中。旅游餐饮包括:餐馆、酒吧、茶社、咖啡馆等;旅游交通包括:旅游客运公司、景区内部交通等;民居旅馆包括:民俗客栈、农家乐等;旅游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销售、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旅游娱乐包括:民俗表演、曲艺演出、特色娱乐服务等;旅游景点包括:小型景点的开发等;旅行社包括:小型的地接社等,以及其他旅游配套服务。

第227条 引导煤炭等资本转向旅游(“转钱”)

六盘水要实施“煤变旅”工程。煤炭及其相关产业是六盘水的支柱产业。煤炭等传统产业在为当地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地方对其的过度依赖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危害也逐步显现出来。将在煤炭等传统产业中积累起来的资金转移到旅游这一清洁、生态的朝阳产业中,成为地方部门间资金转移的必然趋势。

煤炭产业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处于长期萎缩趋势中的特点;旅游业与煤炭产业一样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是典型的生态产业、阳光产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并且投资回报期长,长期效益良好,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之中。

第三节  规划保障与政策保障

第228条 规划保障

1、总体规划经过人大审议通过,经市委和政府两办发文;

2、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及实施细则;

3、各县抓紧编制各自的旅游业发展纲要;

4、抓紧编制重点景区(点)的详细规划及相应的项目建议书;

5、编制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申报世界地质公园、4A级景区等材料;

6、创新开展一些创新规划,提升城市魅力和影响。

第229条 政策保障

认真执行有关发展旅游业的大发体育,并制订实施细则和办法,依法发展并管理旅游业,这些法律包括:贵州省旅游业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土地法、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森林法以及正在制定的旅游法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业发展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即: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土地政策、水电价格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信贷扶持政策、政府补贴扶持政策和创业扶持政策等。

第四节  培训保障与宣传保障

第230条 培训保障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重点搞好六类人员的培训,即:市领导干部培训、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培训、旅游局系统培训、各特区县和乡一把手和分管同志培训、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旅游企业负责人培训等。

第231条 宣传保障

规划的实施需要通过宣传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树立形象,形成影响,将宣传与公众参与结合起来,拿出专项经费,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大力宣传。一是以市委、政府两办发文,转发规划;二是在中央和省主流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三是邀请一流权威专家解读六盘水旅游规划,在主流媒体上宣传;四是在当地媒体(报纸和电视台)开辟专栏进行系列介绍,进行公众参与;五是充分利用政府网站、互联网进行全面宣传和公众咨询;六是出版六盘水市旅游规划文本。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